中年级数学 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22.11.30 | 主讲人 | 叶婷 | |
活动主题 | 《间隔排列》教学评议 |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马桂玉、高丽芬、叶婷、孙小婷、姜丹妮、黄平东 | |||
活 动 内 容 | 叶婷:(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由游戏导入新课内容,揭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观察排列。 多媒体课件展示主情景图中的三列物体,让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从图上找到了哪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让学生再观察,小组说说每行物体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引导出“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2、比较发现。 请同桌两人一起,分别数出每一组物体的个数,填写在表格里;然后再比较每一组的数据,看看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和同桌说一说再写下来。 3、操作验证圈一圈。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验证“为什么两端物体总是比中间物体多1”。 4、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运用规律回答问题:练习题(1)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2、如果把£与◎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有10个,◎可能有多少个。通过开放性的练习,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两端物体与中间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 (三)实际举例,体验规律美: 1、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展示生活中规律美的画面。 2、在生活中找到有这样规律的例子。 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马桂玉:间隔排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够看到,几乎每个学生都曾经接触过,但一般不会关注和研究它。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是最简单的间隔排列,其中的要素不多,规律比较明显,适合三年级学生探索。叶老师“扶”与“放”相结合,引导学生验证规律,加深对数学模型的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黄平东:叶老师让学生用珠子、图形等学生熟悉的东西创造间隔排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望,引出课题。出示生活中的一些间隔排列,感受间隔排列。 孙小婷:叶老师设计了一个再次验证规律的操作题:让学生自选两种图形,画一组两端相同的间隔排列,并一一对应圈一圈,看看是否符合规律。这样既能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又能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 高丽芬:叶老师的讲解非常细致,有条理,思路清晰,注重同类体型的训练。叶老师关注细节,关注学生,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验证及其它一些学习方法。 姜丹妮:本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比较高,是一节非常有效的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