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数学 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22.11.23 | 主讲人 | 孙小婷 | |
活动主题 | 《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设计 |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马桂玉、高丽芬、叶婷、孙小婷、姜丹妮、黄平东 | |||
活 动 内 容 | 高丽芬:《解决问题的策略》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系统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列表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类似归一,归总的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学好本课知识,将为以后学习用画图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的基础。 马桂玉:例题是呈现同学们熟悉的生活情景,提供数学信息,让学生给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全过程,再通过“寻求策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数据信息策略的价值,并产生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数量信息,决策问题解决策略,并列式解决问题,体会列表这一分析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并能运用该方法决策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孙小婷:我是这样安排新授教学的: 1、出示学生学习场景图,激趣引新 出示71页例1的场景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场景图,理解题意,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知道“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吗,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经历列表整理的全过程,一方面在现实情景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并使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 2、合作探索,领悟内涵。 (1)问题产生,小猴第三次、第五次摘多少个桃子?组织学生观察并交流从上述情景中得到的信息,引导学生随即整理条件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整理有用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所填表格,小组交流表里有些什么利用题目中的数量间的关系寻求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初步感知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对问题解决的作用。 (3)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表格所整理的信息,独立思考,解题方法,并在小组中讨论,在此基础上,集体反馈。 (4)引导学生列式法进行计算对列表法进行检验,并比较列表法与列式法,通过不同方法的交流反馈,使学生进一步认定正确的解题思路。 在获得问题的解决时,对于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可以直接做出来,可以借助列式法进行检验,对于数量关系复杂的要借助列式法求解。其实列表得出的答案也是借助列式法,哪怕是口算的,而列表可以单独作为 叶婷:练习我们这样安排: 1、轻松练习,想想做做1(1)(2)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散了学生思维,学生通过分组交流,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巩固列表法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本题数量关系比较容易掌握,学生刚接触到列表法,通过简单题目来锻炼同学们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学习自信心 2、能力提升,73页的第2题,要想求出第二次第三次,需要什么条件,求出第二次就能求出第三次。本题数量关系是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性很强,单纯列表不能顺利地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的探讨,小组合作交流合作,实践创新才能解决 马桂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都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结累,如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课堂上展示、交流,需要教师的激发、引导和点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所收获。 黄平东:这节课,要充分让学生多读,“读中领悟”理解题意,多想、多说,让学生理解“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5个的”真正含义,也就是前一天的结果参与到第二个条件参与运算,这里隐含着问题,变中有不变,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姜丹妮:把握课堂,利用课堂的生成资源进行延伸、放飞,要多找一些学生说,学生自己回顾自己说,不能强加,用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把问题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