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数学 备课组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 2022.11.9 | 主讲人 | 马桂玉 | |
活动主题 | 《可能性》集体备课 | |||
活动地点 | 会议室 | |||
参加人员 | 马桂玉、高丽芬、叶婷、孙小婷、姜丹妮、黄平东 | |||
活 动 内 容 | 黄平东: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马桂玉:教学我打算分这样几个步骤: 一、摸球游戏。放进1个红球和1个黄球,认识有可能。放进2个红球,认识一定。放进2个黄球,认识不可能。 二、纸牌游戏,认识可能性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提升可能性的认识。 四、全课总结 高丽芬:新课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课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与能力基础,本节课,我建议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 叶婷:数学要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更好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中引导学生通知游戏发现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学习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推理猜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