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婷《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教案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0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叶婷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

芙蓉小学  叶婷  三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想一想”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分析

1. 基于课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数量关系”的教学。“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1)内容要求

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常见数量关系: 总量=分量+分量、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能利用这些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 ,经历探索简单规律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2)学业要求

数量关系能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能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常见数量关系,感悟利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3)教学提示

在具体情境中,利用加法或乘法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知道模型中数量的意义。

常见数量关系的教学要在了解四则运算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现实问题中的加法模型是表示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乘法模型可大体分为与个数有关(总价=单价×数量)和与物理量有关(路程= 速度×时间)的两种形式,感悟模型中量纲的意义。

应设计合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启发学生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2. 基于教材

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1)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二下)

(2)从条件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三上)

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从条件或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四上)

【总体目标】

1. 素养表现:模型意识、应用意识、推理意识。

1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能够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

2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知道数学模型可以用来解决一类问题,是数学应用的基本途径能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大量的问题都与数学有关,有意识地用数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解释。模型意识有助于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增强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是形成模型观念的经验基础 。

3应用意识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规律,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能够感悟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应用意识有助于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发展实践能力。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根据问题寻求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回顾反思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从问题想起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能根据问题寻找需要的条件,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正确解答。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条件和问题的之间联系,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从问题想起确定解题过程的分析推理思路,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用数学思维方法可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

教学重点

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的领悟与理解。

【教学过程

创设发现情境。

1.创设生活情境,提问:小明带了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他可以怎样买?剩下多少元?

2.引导:这位同学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了问题。要求剩下多少元什么数量关系呢?板书:剩下多少元=带来的钱-用去的钱

PPT演示,瞧,我们调整一种思路

3.小结引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出示了情境图,从学生熟悉的情境、熟悉的问题出发,引起了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激发学生对新知的求知欲,也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根据这些条件去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有很多种搭配。】

二、构建发现路径。

(一)合作探究。

1.出示:最多剩下多少元。

2.说一说小组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最多剩下多少元的?

辩一辩:要求最多剩下多少元,从哪里想起比较合适?

3.教师小结:从问题想起,我们可以快速找到需要的条件,从而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从问题想起”首先要理解题意,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正确理解了“最多剩下多少元”的问题,并与前一个问题“剩下多少元”做了比较,认识到解决这类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时,“从问题想起”能排除多余信息的干扰,很快地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

(二)自主探索。

1.想一想:要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想什么数量关系式?

明确最多剩下的钱=带来的钱-最少用去的钱。

2.活动建议:

填一填: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并把右边的关系图填写完整。

说一说:根据数量关系,说说先算什么?

算一算:列式计算,并写出答句。

3.学生拿出学习单完成第2题。投影展示,学生反馈。

问:你是从哪里想起的?为什么先算?

4.小结:从问题想起,我们要先理解题意”,要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就要用带来的钱-最少用去的钱,最少用去的钱不知道,就要先求,这也就是分析数量关系要先求最少用去的钱就要用到最便宜的运动服和最便宜的运动鞋这两个条件,这也就是选择合适条件,然后列式解答”。板书:

【设计意图:“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策略所需要的是从问题向条件的推理,学生在这一阶段通过多想、多说、多思考、自主完成学习单,了解应用“从问题想起”的策略,首先要列出对应的数量关系,然后对照条件,确认什么还不知道,从而确定先求什么。】

三、迁移发现能力。

(一)举一反三。

1.出示:如果买三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钱?。

2.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第3

活动建议:

想一想:从哪里想起?

填一填:把右边的数量关系填写完整。

说一说:根据数量关系,说说先算什么?

算一算:列式计算,并写出答句。交流汇报。

问:求用去多少元,为什么用“24 元”这个条件?

3.回顾反思:刚才我们解决问题都是从问题开始想的,根据问题先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从问题想起,可以快速选择需要的条件。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学习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了策略的应用,实现了知识的类比迁移。及时的归纳与反思,提升了学生的解题经验,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明确新思路的方法与特点,体会到学习新策略的意义。】

(二)运用实践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今天学习的策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 1 题。

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说说缺少什么条件。同桌互说,添加条件,口答。

小结:根据问题找出数量关系,确定先求哪个数量,再从题目中选择合适的条件,算出这个数量。

2.做“想想做做”第 3 题。

(1) 引导:自己读题,根据提出的问题,想一想各要选择上面哪些条件。

交流:第(1)题要选择哪些条件? 你怎样想的?

(一共的元数=茶壶元数+茶杯元数)

(2)题要选择哪些条件? 说说你的想法。

(热水瓶多多少元=热水瓶元数-茶杯元数)

独立列式解答。

问:比较这两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出:根据问题想出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后,要选择合适的条件来解答。

3.做“想想做做”第 4 题。

要求学生读题,独立列式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想得?

四、课堂小结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 还有什么疑惑?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