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分析
因为突发的新冠疫情,学生们按下了上学的暂停键,由线下学习转为线上学习,居家时间骤增。在这期间,家长们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近期芙小的老师们通过线上班会联系了学生们的居家情况。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与在校时一样生活规律,学习自觉,亲子活动也非常丰富;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居家学习后早上起床要反复催,线上学习也要催,作业更要催,甚至看着也不肯好好做。孩子不仅说不得,还经常发脾气或者干脆房门一关不理睬家长。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这次疫情居家发生的还是一直都存在的呢?为了缓减家长和学生在居家期间的焦虑感,芙蓉小学的老师们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了家校沟通,共同助力学生们在这段疫情期间的心理成长。
二、实施策略
1.热线电话:及时关注
在居家期间,家长和学生的心理都会因疫情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学生中心第一时间把常老师96111抗疫护心热线推送给全体家长。除此之外,各辖市(区))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的热线电话也会及时发送给各位家长。芙蓉小学合理利用本校的心理健康资源,学校拥有两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专业的角度制定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长沟通,有效调节双方情绪。
2.云端交流:双向奔赴
居家期间,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身边没有了老师的监督,没有了同学的陪伴,学习效果良莠不齐。大多数家庭家长需要上班,留孩子一个人在家上网课,家长们心中也十分不放心。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芙小学生中心制定云家访方案,班主任认真落实,通过钉钉、微信、电话等多种交流方式,多渠道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各班主任及时班级内的五种类型学生,即管控区、风控区学生;没有家长陪护的学生;处在防控一线的学生;家庭不具备线上学习的学生;平时喜欢玩游戏和手机的学生。同时,每班都填写了《芙蓉小学五种类型学生防疫居家指导记录表》。通过对这样的前期摸排,在疫情期间班主任老师就可以给予这五种学生更多的关怀,也可以与这些学生的家长有更多的交流,一旦出现心理问题,可以及时干预,防患于未然。
每周,各班班主任都会通过钉钉开好1——2次线上班会。每周的班会课,在学校层面都会设计一个总纲要,及时推送给班主任。班主任老师在此基础上,结合各班实际情况对相关内容进行微调,选择恰当的时间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班会课,除了及时传递新一周的居家学习要求外,还会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状态,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们对孩子进行简单的生活小结,也让学生们一起分享居家的各种事情,有效的述说,让孩子们既能体会到他人的快乐,也能及时将自己内心焦虑感发泄出来。每周1——2次的云端相聚,是每个学生都期待的一次见面会。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与学生,这种两两双向的奔赴,让云交流更有意义。
3.心理微课:保驾护航
为了让芙小的家长和孩子在居家期间能更好地相处,芙蓉小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老师录制了心理健康微课——《“荷”你“疫”路行》,现已推出两期。张老师从居家亲子关系和习惯培养六步曲为家长带去专业的指导。
第一期的居家亲子关系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的内容,即情绪管理、非暴力沟通、亲子活动。面对居家期间父母和孩子之间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张老师结合理论知识、视频指导方法,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述,传递一个个适合亲子沟通的小技巧。在居家期间,进行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等活动,更有利于拉近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彼此的感情更加深厚。
第二期的关键词是“习惯培养六步曲”,即准备、要求、实施、观察、强化、坚持。每一部分内容,张老师都会结合日常的具体例子,让家长更好理解,也可以对照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一举一动。比如张老师在讲到培养习惯的第二步要求时,她让家长用正面、形象的语言像描绘一幅画面一样讲述给孩子听,在孩子心中留下行为的“正面印象”,还可以告诉孩子这样做理由。她认为“要求”要正着说而不是反着说,比如“把东西整理好”“东西怎么老是乱七八糟的”、“做作业要专心”“做作业时不要东张西望”,你更喜欢哪一种说法?要求如果能具体化,孩子的接受度更快。
三、思考总结
目前,小学尚未复课,依然是居家学习状态,面对孩子学习效率不乐观,有的家长焦虑感越来越重,因而心理健康指导依然要持续坚持。在居家期间,面对家长的述求,班主任老师更应该给予关注,及时解答家长的疑惑,从正面肯定孩子,鼓励孩子,舒缓家长的心理焦虑。
疫情居家,需要家校携手,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荷”美芙小与您“疫”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