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让生活走近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省蓝天杯二等奖)
发布时间:2019-09-2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黄平东

    让生活走近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

                            —浅谈计算教学生活化               

摘要:数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距离我们如此之近,就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来发现数学的美,并能够让这种美走进我们的生活。数学是枯燥的,在现在的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数学味不浓的现象,特别是计算教学,如不能充分体现数学的乐趣,失去数学的趣味性,学习将变得更加的枯燥,所以计算数学生活化显得尤为的重要。

关键词:计算教学 生活化

一、重新认识数学,发现数学之美

“科学技术的基础是应用科学,而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一论述揭示了数学在生产力中的巨大作用。这就是数学的价值。但由于历史的影响,教师们在过去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数学的逻辑性、严谨性、系统性和理论性,宁可一遍遍地去重复那些严谨的数学概念、讲授那些主要为解题服务的技巧,却很少去讲数学的精神、数学的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等内容。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美,从而才能够让数学离生活近一些,进一步体会数学是如何走进生活并用于生活的。

(一)数学生活化的内涵

1.数学生活化的含义

数学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    

(二)让数学之美走进生活

1.数学的工具性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在任何一门学科当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生活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长期以来,数学与力学、物理学、工程技术关系最为密切。建筑师造桥,必须考虑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坚固,如何使桥墩承担很重的份量而不致坍塌,最需要数学精确的计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处处都需要数学的测量和计算来优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2.数学的人文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培养出人格健全、情趣高雅懂得生活、善于创造的人。数学中随处都存在美的形式、美的理论、美的结果、美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时应注重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美”的因素。如“讲轴对称图形时,可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对称美;在讲等腰三角形中的‘三线合一’时,点拨学生欣赏奇异美。……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认识到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同时,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分享学习的快乐,接受数学的美育,感悟人文精神,使学生真正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素养,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及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的意识都得到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数学的趣味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趣味性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体会到数学中的趣味性。要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恐惧和抗拒的心理,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就要改变他们“数学是枯燥无味”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数学的美。实际数学情景,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反映了数学的特点,而且因为学生们熟悉,容易产生好奇心,就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在此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加深学生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出现新的涉及数学方面的内容也应及时地进入教学内容。” 

二、计算教学的教学现状

小学应试教育中的计算教育,过分强调了计算的结果,数学教学刻意追求解题,在技巧上下功夫,几乎把数学教学变成了解题训练,不讲数学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变得分崩离析,使得使学生只会死算,一涉及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变成了只会理论、书本的课堂型学生,变成了只会学习会考试而不会应用数学于生活实践的考试型学生,成为了数学的奴隶。

1.学生对计算教学的兴趣不浓

小学数学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计算又是基础中的基础,要从小就要让学生爱上数学,发现数学的美,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因为在高年级阶段数学将更具有逻辑性,更抽象,学生如果不用心学习,就会逐渐掉队,慢慢失去学习的兴趣。一些学生在小升初时或者升高中时候会特别讨厌计算。没有兴趣又怎么能亲近数学,发现数学的美呢?

2.学生对计算教学形式的认识不够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常常只注意量不注意质,大量的训练让学生苦不堪言,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只是跟着老师按部就班的上课写作业,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学生没有走出课堂,而将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数学孤立起来,没有将二者充分的融合在一起。这样没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不能置身于数学的生活情境中又怎么能觉得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呢?

三、让数学美走进生活——小学计算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体现

如何让数学更好的贴近生活,让我们的学生和教师一起发现计算数学的美,一起爱上数学,这就要教师从观念到教学行为上都要有生活化的表现,并能够从根本上理解和运用生活化的思想,使学生爱上数学,乐学数学和能很好的运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加强算理与算法的一致性。 

传统计算教学只是注重计算结果,忽视了计算教学中算理的推导,老师要求大家算得快、算得准,从不要求说明是怎么样去计算,或者去弄清楚计算的依据是什么还有一些正好想法,重视了算理的推导,但实际计算反而很慢错误很多。所以,以生活化的理念来指导数学教学,保持算法与算理的平衡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孩子们对生活中的数学越来越敏感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

2.加强计算教学与生活情景一致性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效整合教学内容,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并善于捕捉生活中充满趣味的数学现象,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内容,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往往可以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来帮助孩子,让孩子明确计算的合理性,计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利用丰富的场景来帮助孩子理解计算。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只要用心去发现并挖掘就会感受到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生活化的数学资源。

3.加强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的一致性

计算能力与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紧密相连小学数学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体验的情感,不只是简单的知识获得。因此,计算教学过程应该生活化,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具体、生动的体验情境,并且要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现实’理解情境,发现数学,引导学生把某些计算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估算和笔算能力,实现算法的多样化与优化的有机结合,引发“为什么要这样算?”的思考,从操作层面提升到思维层面,学生充分经历思考的过程,体会数学活动的乐趣,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认知结构,合理重构教材,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生活化意识,有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策略,开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师计算教学。让学生感受生活和数学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不是枯燥的,而是有趣的让生活走近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参考文献:

[1] 谷超豪.21世纪:数学的作用将无处不在.群言1996

[2] 余国军.数学教学如何渗透人文教育.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

[3] 江立忠.注重趣味性增强实用性—改变职高数学教学现状的必由之路.职教新观察2010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