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为彰显教师教材专业化解读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常州市乡村小学数学教育带头人培训站在芙蓉小学开展了第20次系列集中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市教科院小数教研员蒋敏杰主持,市乡村小学数学教育带头人培育站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研讨。
14日上午,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王薇老师执教了《小数的意义》。王老师由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数是数出来的”进行导入,通过趣味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将新旧知识紧密结合,让孩子们充分体会小数的意义。
常州市金坛区水北中心小学沙谦老师执教《加法运算律》一课。沙老师从传统成语故事导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结论四步法研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产生与应用,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探索意识。
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针对这两节课,围绕从课标变化谈教学应对作了研究报告。一是课标变化,二是教学改进。课标的整体增加包括育人导向、课程内容和组织结构的优化、学业评价标准的研制等,强调了数学的本质、作用及育人价值,同时对于如何改进教学,根据结构化特征、大单元的整体要求来促进学生发展做出了指导与建议。
14日下午,新安小学梁涵婷老师执教了六年级《认识百分数》一课。在课堂上,梁老师注重引导,以生为本,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与探索能力。
最后,常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蒋敏杰老师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五个新视角”为主题,进一步阐述了新课标“新”在“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体现核心素养主要表现及内涵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注重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等。同时,对三位老师的课堂也做出了精彩点评与指导。
本次研讨活动明确指向数认识与数运算一致性的实践理解,而数学新课标对老师们既是指引也是挑战,在注重内在逻辑与显性特征的同时要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芙蓉小学供稿 撰稿:姜丹妮 摄影:张羽羽、朱明耀 审核:胡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