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以“习”定“教”语文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学习印记
学习 时间 | 2022年2月 |
学习者 | 王小娟 |
学习 篇章 | 《咕咚》 |
作者 |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张明珠 |
主要 思想 | 1. 揭示课题:拟声词填空,引出课题“咕咚” 2. 走进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词语,相机正音 根据插图,说说故事 指导书写生字“吓” 指导朗读“兔子吓了一跳……可怕极了!” |
学习 感悟 | 《咕咚》是一篇童话故事。本文也是继一上《小蜗牛》后出现的第二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读的字注了因,旨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方法。张老师上课伊始,用拟声词导入,孩子们读得很开心,这样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孩子们还知道了通过认读形声字的方法认读了“咕咚”。教学本课的生字时,张老师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识记字形。如用形声字特点识记“吓”、“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识记“跟”、“掉”。而且,张老师能把生字放在大情境中去认读,少了枯燥的识字方法,孩子更乐于学了。本课的语文素养提升是引导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张老师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这种方法,比如:明白“咕咚”是什么;小动物们谁跟着谁;理解“撒腿就跑”的含义;说一说整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