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能理解“阴沉沉、超市、、潮湿、闷得很”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尝试在对话中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异常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在对话中提取信息。
教学难点:
2.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句子理解生词的意思。
课前准备
3.生字生词卡片,教学课件。学生了解一些能预测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
一、谈话导入,借力比较品析重
1、师:同学们,看老师在黑板上写课题(板书:下雨了)除了下雨了,你还知道“——了”?
生:下雪了。生:刮风了。生:开花了。生:打雷了。
2、师:发现了吗?句子末尾的这个“了”告诉我们这些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如果我在前面加加上一个“要”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谁来完整地读一读课题?
生:要下雨了。
3、师:跟刚才的“下雨了”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下雨了”是说已经下雨,“要下雨了”是说还没下雨,快下雨了。
师:如果是还没下雪,将要下雪,我们就可以说------(要下雪了)
就按照这样的方式,你还可以说--------(要刮风了,要开花了,要打雷了 )
师:大家发现了吧前面加了“要”,说明事情——
生:还没有发生。
4、师:下雨前是有很多征兆 的,有没有同学留心过生活中下 雨前的情景,你有哪些发现?
生:乌云很多的时候就要下雨了。
生:蚂蚁搬家可能就要下雨 生:闪电打雷的时候可能就要下雨了。
生:刮大风的时候可能就要下雨了。
5、师:咱们班的同学们很善于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有一只小兔子,它也特别善于观察,它有哪些发现呢?赶快打开课文读一读吧!
二、学字识词,借用插图了解课文。
1、听好要求:借助拼命把课文读两遍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第二遍,边读边用铅笔圈出故事里的小动物。
师:同学们,课文读完了向老师挥挥手,谁能把字音读准,请举手。(生举手,师环视)我来考考大家,第一 组词语,谁会读?
生:空气、有空。
师:特别棒,读音准确。“空” 是一个多音字,你还可以怎样组词?
生:空间、空缺。
师:我们继续来看第二组词 语一
生1:闹(men)热、闷(mèn) 雷。
生:应该是闪(mèn)雷。
师:对了,闷雷就是响声特别沉闷的那种雷,大家能不能想象一下,特别沉闷的雷声是什么样的? (学生模拟闷雷的声音)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三组词 语(出示:潮湿、消息、搬家、响雷),谁会读—— (学生认读词语)
师:上面的闷雷声音是沉闷的。 的,这里的响雷声音会是什么样 的?
(一生模拟声音,教师评价 后再读这些词语巩固读音) 师:词语读得不错,我
交流:你圈到了哪些小动物呢?边说边贴板贴。
出示第一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吧,谁来读?指名3人读书。
(1)你们知道小兔子在干什么吗?小白兔是用怎样的姿势割草的?学习腰。做做弯腰的动作,腰在哪里你能指出来吗?这是老师的腰带就系在腰间。
(2)那它在什么地方割草呢?画山坡图,你知道哪里是山脚,哪里是山坡和山顶吗?
(3)小白兔正在割草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沉是个生字,谁来当小老师?
(4)“阴沉沉”是什么意思?(天空黑黑的,为什么天空会黑黑的?因为有乌云,原本天空很高很高,有了乌云之后天空就仿佛沉下来了)一起朗读阴沉沉这个abb式的词语。
(5)我们一起来当小白兔,全体起立,“天阴沉沉的,小白兔-----------引读,做动作。
师:同学们,这段话中有一个生字“直”,这个字是会变魔术 的,加上单人旁,就是每天同学 们一来到学校就要做的一件事, 知道吗?
生:值日,值日的值。
师:如果给它前面加一个木字旁,每年三月十二日,你都会干什么?
生:植树。
师:非常好!如果给下面加 上一个“八”,就是你们上课应有的一种态度——
生:认真的“真”。
师:同学们认真看看“值、 植、真、直”这几个字,仔细数数看,这个字里面有几横?
生(齐):三横。
师:对,的确有三横。拿出手,和老师一起写。我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要注意:里面有三横,千万别少写了,另外这三横都不能跟右边换住,三横之间的 距离要均等,最后一横一定要写得长长的。(教师边说边板书) (学生写,师巡视指导,随机点评) 写字写累了怎么办?让我们来伸伸腰,伸也是生字,哪个小老师想来领读?小老师真棒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总共有三幅插图,现在请同学们看着插图,谁能跟大家讲一讲,第一 幅插图中小兔子看到了什么? 生:燕子飞得很低,在捉虫 师:如果用四个字来表达, 可以怎么说?
生:蒸子低飞。
师:在第二幅图第三幅图呢?,小兔子又看到了什么? 前后同学一分钟时间讨论一下。
生:小鱼透气。
师:第三幅图,怎么说?
生:蚂蚊搬食。
师:如果把课题跟我们概括出来的这三个词语连起来,可以 怎么说?
生:要下雨了,燕子低飞,小 鱼透气,蛇蚁搬家。
生:蒸子低飞,小鱼透气,蘗 蚊搬家是要下雨前的征兆。 师:同学们大家看,要下雨 了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就是这篇文章讲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学到这里还没有学完,我们不能仅仅知道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还要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才行。
三、细读课文,借助朗读感受语 言变化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 文,看看小燕子出现时,小白兔 跟它是怎样对话的?画出相关的句子来。 (学生默读,勾画句子,然后 交流)
生(读):燕子从他头上飞 过,小白兔大声喊:“蒸子,燕子, 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
师:读得真不错,表扬你。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只小兔子 挺可爱的,可惜有点结巴,你看, 它叫燕子是这样说的:“燕子,燕 子。”谁跟我想的一样?
生:不是的,它是为了让燕 子听见。
生:对,连着叫两遍,能够引 起燕子的注意力。
师:哦,原来是为了让别人 听得更清楚,引起别人注意。大家想一想,如果小白兔遇到的不 是小燕子,而是蝴蝶,会怎么说 呢?
生:蝴蝶,蝴蝶。
师:如果是蜻蜓或者知了呢?
生:蜻蜓,蜻蜓。
生:知了,知了。
师:生活中,其实你也这么讲过话,比如对妈妈、老师、哥哥——
生:我跟哥哥说:哥哥,哥哥,你出去玩带上我吧!
生:我妈妈玩手机的时候, 我叫她:妈妈,你给我作业签一下字。结果她不理我,我就说: 妈妈,妈妈,你给我作业签一下字。
师:如果她还不理你呢?
生:那我就说:妈妈,妈妈, 妈妈,你给我作业签一下字。
师:对,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意,我们就可以这样说,现在,我 请一位同学再来读这个句子。
生:燕子,蒸子,你为什么飞 得这么低呀?
师:你声音这么小,燕子肯定不搭理你。
生: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 得这么低呀?
师:小白兔不仅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还特别会问话,他用到了一个语气词,发现了吗?
生:呀。
师:听老师读这个句子:“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像老师这样,谁也来读一
读? 生: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 得这么低呀?
师:同学们,除了这句话中 带口字旁的语气词“呀”,燕子的 答话里面也有一个语气词,发现 了吗?谁能读一下底下这句话?
生:要下雨了,空气很潮 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 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师:真不错,我们请两位同 学,一个问,一个答。其它同学读旁边。
生: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
得这么低呀?
生:要下雨了,空气很潮
温。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 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师:同学们,“呢”和“呀”都 是语气词,也都是口字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口,口不在头
顶,也不在肚子上,书写时注意 口字的占位,左半格中上部,看 老师来写(教师边说边板书)。 “呀”的右边是“牙齿”的“牙”,特 别留意撇要写得长长的。来,大 家自己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学生书写“呀”和“呢”,教师巡视指导,评价)
师:同学们继续读课文,你 还会找到用“呀”来问,用“呢”来 回答的句子,找到后自己练习读 一读。
生:我找到问话的句子是: 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师:真好,你不仅找到了用 “呀”来问的句子,而且读得很 好,读出了问的语气,那么,带有语气词“呢”的句子在哪儿呢? 生: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 着搬东西呢!
师:同学们,大家看,当小蒸 子出现的时候,小兔子问:“燕 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 呀?”当小鱼出现的时候,它这么 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 出来呀?”现在,蚂蚁出来了,如 果按刚才的方式,小兔子应该怎 么问?
(出示:小白兔看见路边有 一大群蚁,就大声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蚂蚁,蚂蚁,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生:蚂蚁,蚂蚁,你们为什么要搬东西呀?
生:妈蚁,蚁,你们要把食物搬到哪里去呀?
师:用到了语气词,用到了重复的称呼,很好!这个方法你 学会了。但是课文不是这么写 的,课文中写道——
生(齐):小白兔连忙持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 群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妈蚁。
师:同学们,作者在写燕子和小鱼的时候都是直接用问话的方式写的,但是到了写蚂蚁, 就换了一种方式,有了变化,就 没有了重复的感觉。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一读写燕子和小鱼的这两段对话,看看你还能发现哪些有变化的地方。
生:前面小白兔是大声喊, 后面是问。
生:燕子是边飞边说,小鱼 是直接说的。
师:真好,同学们很细心,发 现了不少变化,我们来比赛读一读这个故事,体会这种语言的 变化。
读了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要下雨了---------------------------------------
师:同学们,最终下雨了吗?小白兔安全回到家了吗?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后请 同学们可以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合作演一演。另外还有哪些 小动物可以预报天气呢,大家可 以查一查资料,相互交流一下。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