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研究方案
发布时间:2021-04-1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忱俪

《基于核心素养的以“习”定“教”语文课堂教学行动研究》

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背景、现状及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负担过重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所占的课时多,教师花费的心血大,然而,教学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着“费时多、收效微、负担重”的现象。杨再隋教授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虚、闹、杂、偏”四大重症,小学语文专家崔峦形象地指出语文教学患上了“夜盲症、多动症、高热病、浮肿病”。

我们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语文老师觉得“数学学科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有的老师,对语文的内涵、特征把握不准,常常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语文分析课。课堂上老师为主宰,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讲得太多,面面俱到,老师问得太多,提问过于繁琐。学生自己读书揣摩思考、交流的时间少,练习不能独立进行,多数都要在课外进行。有的老师呢,则上成语文常识课、文字练习册,训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训练内容贪多求全,训练只是少数尖子生的表演,不能引导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训练隔离开来,没有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可以说,语文教学占据了学生太多时间,给学生带去了过重的负担,而学生的语文学业水平却得不到有效提高。

2.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摆到了重要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的要求。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并研究确立了以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学生核心素养。以此来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形式的作业练习,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运用语言,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的目的。我们语文老师也开始从只关注教转向不仅关注教,更关注学;从教语文就是教课文,阅读教学就是分析内容,转向教材只是个例子,阅读教学,更要注重语言的应用。

为了克服当前阅读教学教师繁琐讲解分析,繁复提问解答现象,就要引导教师精讲,把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对阅读课的教学效果评价,重点要放在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关注效果上。我们学校开展研究的和美课堂中,也鲜明地列出了和谐、自主、智慧、灵动的观察指标,我们觉得,课堂上学生自我探究,90%以上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课才是好课,这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否则,教师讲得再好,语言再美也不算。

3.以“习”定“教”作为一种阅读教学行为方式,促进着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程总目标中规定:“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教学建议中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依靠广大学生这个主体。学生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作业、不愿意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二)研究的现状

2012年以来,习得语文在一定区域进行研究和推广。习得,本意指在非教学状态下(如在生活中),演习者在自然的、无意的习练中获得相关知识和能力。如儿童获得母语(口头语言)的主要方式,便是在日常语言运用的场景中不知不觉地习染了语言。这种学习方式迁移到了书面语言的学习之中。著名语文学家王力先生所认为:“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这里的所谓“法治”,讲究的是规律和逻辑,大多需要通过“教”去认识和把握;所谓“人治”讲究的是直觉感悟,重要的是学习者反复习练。习得语文,在学中国语文是可以少教或者不教的认知基础上,运用任务驱动理论,研究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有意义的习练中“无师自通”,不但改善了学生学的质量,而且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近几年,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先生带领团队开始了“习课堂”的实践和运用。“习课堂”是围绕学生“习”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家常课的回归。老师在课堂中把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读、写、背的语文实践活动,自己学,自己习,把语文的“根”和“本”都放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老师的主要职能不是“讲课”,而是“组织、管理、激励和示范”。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说:“课程改革有四个要素:要回到课堂教学中去,基本问题上去,日常课中去,根本问题上去。这就是回归。回归不是回到原来的地方,而是回到基本规律上去。习课堂研究团队研究的正是课堂的回归,是课改发出一种声音、召唤。很有意义和价值!”

(三)研究的意义

为了在全面运用统编教材、推进课程改革深化之时,达到减负增效的愿望,鉴于以上的背景,本课题意在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方式、效果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指向学生核心素养,以语文课堂中的学生“学”和“习”的转变和改善为依托,不但促进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形成、学生文化审美的内化,而且要针对学校语文教学的实际,确立相应的教师教学行为改革和提升的目标和要求,以期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以“习”定“教”的策略。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一)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教育所特有的或最适宜教育的关键品格和能力。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个体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是基于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二)以“习”定“教”

以“习”定“教”由“以学定教”衍变而名,是指围绕学生“习”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种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由“学”到“习”,强调了学生的习得过程,要求老师在课堂中把大部分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学,教师出方案、出规划,给学生“习”中学的内容;并且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激励和示范,促进学生能投入地在“习”中学。教师的“主导”有两件事:一,给学生“学”和“习”的内容;二,组织、管理、激励和示范,以便学生能投入地“学”和“习”。这样的学生习得语言的方式,必然使教师的“教”跟随改变,要求教师课堂语言干净、组织到位、加强管理、重视激励,十分关注教师的示范。还要求老师把时间精力主要放在课外的备课,放在课堂“习”的实施上,课堂上要时时下水,示范朗读、背诵、写字、作文,促使教师在提升教语文的能力外,更要提升自己实际的语文能力。

三、研究目标:

(一)通过研究,教师认识到在日常课堂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领悟小学语文以“习”定“学”课堂的特质,了解创建小学语文“习”定“学”课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从而使教师树立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建设观念,以此推动学校的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通过研究,指导教师行动实践,进一步重视备课环节,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熟悉教材练习设计,运用学习单,明确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习”和“学”,组织、激励学生在自己的主动学习中,在语文课堂现场中习养品格,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语文学习的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通过研究,帮助教师把重教学能力转变为重语文能力,把“教学”转变为“导学”,把提问多、分析多、学生听而少练转变为组织、示范、激励学生以“习”促“学”。使教师真正主导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的课堂,学习的课堂,提升核心素养的课堂,形成自己的策略,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

 

四、研究的内容(子课题设计)和重点难点

(一)研究内容:

1.核心素养下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现状分析和研究

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查阅、组内互听等多种方式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的现状进行调查,获取学生在语文课堂表现出的学习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全面了解目前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现状,包括学生对建构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自主发展和提升思维的能力、学生对审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在语文课堂环境下形成的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能力。针对获取的资料做进一步的分析、整理,分析语文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减负增效等方面的不足,形成调查报告,为接下来的以“习”定“教”行动研究提供依据。

2.以“习”定“教”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和评价研究

弄清楚以“习”定“教”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课堂,设计出一篇课文2课时(80分钟)、每堂课(40分钟)读-练-读-练四步走的课堂模式,制定课堂设计、组织、管理、激励、示范五大方面的标准和评价要点。

3.以“习”定“教”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以“习”定“教”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习”的内容需要教师设计,对学生的组织是否到位、管理能否有力、激励是否有效,老师能否及时示范、恰当示范是优质高效的关键。因此,要研究形成以“习”定“教”的课堂设计策略、组织策略、管理策略、激励策略、示范策略。

(二)研究重点难点: 

本课题的重点是理清学生核心素养内容,挖掘教材、特别是融合教材中的练习题目,规划、设计出在“习”中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用组织策略、管理策略、激励策略、示范策略为手段,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优化教学行为,减负增效,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以“习”定“教”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念和实践经验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是在研究过程中,如何根据核心素养要求,运用好组织策略、管理策略、激励策略、示范策略,指导好学生的“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与建构、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运用语言理解和表达对文化的传承。

 

五、研究的思路、方法和过程

1.研究思路

课题拟先通过对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效果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教与学的现状,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以“习”定“教”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向。然后,进行理清学生核心素养内容,挖掘教材、特别是融合教材中的练习题目,规划、设计出在“习”中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向,用好组织策略、管理策略、激励策略、示范策略,优化教学行为,减负增效的行动。同时,以是否在语文课堂“习”中,让学生语言文字内涵价值有效生成、阅读思维品质有效提升、语文学习品质和能力形成进行评价,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以“习”定“教”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和实践经验。最后,总结以“习”定“教”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策略、评价经验,推广运用,最大限度地达成减负增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目标。

2.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并综合运用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1)案例分析法:搜集一些国内已有的以“习”定“教”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加以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认识和依据;对实践中产生的我校教师的以“习”定“教”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和成果提炼提供素材。在不同的课堂教学情景中进行理性思辩,以更好地解析以“习”定“教”教学的本质。本方法将贯穿课题研究的始终,尤其在实践阶段更将重点使用本方法。

(2)观察法:本方法主要用于课堂中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从观察到的行为中探寻出小学语文以“习”定“教”课堂的基本特质和影响因素。

(3)文献法:查阅国内外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状况及有关的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的材料。在课题的研究初期重点使用本方法。

(4)调查法:主要用于对课堂的现状的调查了解,对师生的调查和了解。在课题的研究初期和总结阶段将使用本方法。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中的积累事实材料,并通过理性分析和总结,归纳提炼总结出研究成果。在总结阶段将重点采用本方法。

3.研究过程:

(1)课题酝酿,达成共识阶段。(2020.10—2020.12)

筹建课题组,组织课题组老师对“习”定“教”语文课堂教学展开大讨论,并拟定研究课题,进行课题设计。

(2)初步推开,通识培训阶段。(2021.1—2021.2)

组织老师系统学习研究核心素养和以“习”定“教”语文课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邀请相关学科专家到学校开办讲座,专业引领,从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等角度全面审视语文教学,做好理论的、知识的、文化的、专业的准备。

(3)细化实施,深入探究阶段。(2021.3—2022.10)

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查阅、组内互听等多种方式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的现状进行调查,获取学生在语文课堂表现出的学习现状的第一手资料。针对获取的资料做进一步的分析、整理,分析语文课堂教学在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减负增效等方面的不足,形成调查报告,为以“习”定“教”行动研究提供依据。

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以“习”定“教”的语文课堂教学。每学期制订研究计划。每学期进行2到3课公开课堂教学研讨。每一位课题组老师每一堂课都要进行以“习”定“教”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作专题反思总结。每学期定期举行课题组专题研讨会。形成和细化设计、组织、管理、激励、示范五大方面的策略,从中总结出经验,并加以理性分析,上升为理论而反哺实践。

(4)总结提升,提炼形成阶段。(2022.11—202.2)

全面总结基于核心素养的以“习”定“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对调查、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寻求共性,并加以系统化,转化为论文、教案和研究报告等成果,进行成果鉴定。

 

六、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核心素养下,学生语文课堂学习兴趣、效果的现状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

2021.3

小学语文教材中习题及其运用的研究

指向核心素养的以“习”定“教”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以“习”定“教”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论文

2022.12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以“习”定“教”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例

课例展示

2022.10

课题研究的系列活动

报道、图片等

2023.1

最终成果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以“习”定“教”,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2023.2

课题研究工作方案、总结、实绩、宣传报告

实绩报告

2023.2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以“习”定“教”,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集

论文集

2023.2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以“习”定“教”,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教案汇编、课堂实例汇编

案例集

2023.2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指向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课堂效果增值文本的丰富

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我校学生已有的课堂效果增值文本,如课本练习题,补充习题、练习册等,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增加导学单、预习单、复习单、《延伸阅读》练习题,奖励性习题等,力求形成围绕课堂“习”练的完整的学力增值文本体系,不仅保证将“习”在课堂上进行,而且素材性积累可延展到课前课后。

(2)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促进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元素的挖掘

根据核心素养要求、新课标的理念、课程目标对小学语文教材和配套练习中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达成深度学习的元素进行挖掘,使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习、用有生命力、有内涵价值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与文字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对语言的建构能力和思维能力,体现语言文字在核心素养方面的价值。

(3)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的呈现

接受学生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评估,比照学生前后的成绩提高、课外用时减少、负担减轻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压力减轻等多项指标,找寻到轻负担、高效率的日常语文课堂改革新路径。

 

七、研究的保障

1.团队保障

在本课题研究中,由我校分管教科研和教学的副校长、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汤东亮担任课题组组长,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中小学高级教师蔡小玉担任课题组指导,语文学科的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一线教师多人参加。在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中有特候1名、市区级学科五级梯队人员4名、参加人员教学探索精神好,教科研能力强,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和科学规范的研究经历,多人曾主持、参与完成市“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点、立项课题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课题组核心成员与分工:

微信图片_20210701114208.png

课题参与人员:陈城、陈丹君、顾思念、林春香、刘丽萍、刘亚华、刘云洁、陆榕、王凯、徐慧、徐君、徐倩、岳晓春、张海霞、周见宇、周丽萍、朱华凤、朱文波、朱亚媛、梅煜


2.资源保障

学校在申报本课题之前已经进行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和美课堂教学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和谐、自主、智慧的课堂教学经验。并为本课题设立专项资金,在学习、研究、成果推广上大力支持。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实践更加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实现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

3.行动保障

课题组定期召开了课题会议,展开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搜集及学习,并在校内进行针对学生和教师发放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研究》的调查问卷,目的在与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量问题是否能真正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多位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讨课的课堂行动研究,并每周邀请蔡小玉校长进行课题研究课的指导,形成了一定的课堂案例。外出学习、课题研讨,课题组的研究成员着手相关论文的撰写及发表。

4.制度保障

学校已有完整的教科研制度和执行监督机制,本课题成立后,纳入学校课题管理系统,和江苏省级学校主课题一起运行,确保按期按质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基于核心素养的以“习”定“教”语文课堂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组

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2021年4月10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