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计算顺序,学会计算。
2、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
一、 新授
1、 学习连加
(1)、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地里的南瓜都成熟了。小红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她正在帮奶奶收南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运南瓜的情况吧!
(2)、出示图1:引导:小红一共运了几次南瓜,每次运几个。问: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两次一共运了多少个?)
(3)、提问:这个问题该怎样来列式呢?(板书:4+2=6)为什么用加法算呢?【要求一共运了多少个,只要把第一次运的和第二次运的合起来,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4)、勤劳的小红越干越起劲,我们一起继续来看。出示例12:请大家仔细观察,小红此时已经运了几次南瓜了,每次分别运了几个呢?(小朋友指名说一说,再全部齐说)
(5)、根据现在的这幅图,你又能提出怎样的的数学问题呢?(三次一共运了多少个南瓜?)
(6)、根据这个问题该怎样来列式呢?(板书:4+2+1=)
追问:从图上看,4+2算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再加1呢?
领读算式:4加2再加1
指出:求一共运了多少个南瓜,要把3次运的个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列式时可以先用4+2,再加第三次运来的1个,这样的算式和之前的加法算式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出:像这样连着加了2次的算式,叫做连加】
问:怎么计算4+2+1这道连加算式呢?得数是多少呢?
学生交流口算过程:先算4+2得6,再算6+1得7。(追问:4+2得6算的是什么?)
(7)、让学生按刚刚的计算方法算一算,填在书本上。
(8)、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列连加算式,是将几个数合起来?(把3个数合起来)。计算连加算式时,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也就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学习连减
(1)、运完了南瓜,干劲十足的小红又开始帮奶奶摘起丝瓜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2)、出示图2:原来有几条丝瓜,小红已经摘了几条。你能根据图片提一个怎么样的数学问题呢?(还剩几条?)
根据问题该怎样来列式呢?(板书:8-3=5)为什么用减法呢?【摘掉的就要去掉,去掉就要用减法】
(3)、我们再来继续往下看,和刚刚那张图相比,又发生了什么?(学生说一说)
问:还剩几条?先完整得说一说题意。
(4)、求还剩几条该怎样来列式呢?(板书:8-3-1)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呢?
领读算式:8减3再减1。问:8-3算什么?再减1呢?
指出:求还剩几条,要先从总的8条里去掉先摘的3条,再去掉后摘的1条。这样的算式和之前的减法算式比,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出:像这样连着减了2次的算式,叫做连减】
(5)、引导:你想怎样算8-3-1呢?得数是多少呢?先自己试着在课本上算一算。
学生交流计算过程。
(6)、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列连减算式,是从总数当中连续去掉2部分。计算连减算式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出的得数减去第二次要减的数。【一般也是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新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2种新的算式,分别是连加连减,说一说用处及计算方法。【计算时,我们可以把先把算的部分划出来,写出得数,也方便检查】
二、练习
今天学习的知识大家都掌握了吗,我们勤劳的小红想来考一考大家,大家准备好了吗?
1、 想想做做1
先说题意,再列式。【指明:虚线框表示“去掉”】
交流列式、算式、得数。
【追问1:第一题为什么要用加法?第二题要用减法?】
【追问2:说一说,连加、连减都要分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按怎样的顺序】
2、 想想做做2、3
先自己说一说题意,再自己列式并把得数填完整。
【指出:把3个数/3个部分合起来,算一共有多少,要用连加;
如果从总数当中去掉一部分后,再去掉一部分,要用连减。
计算顺序:一般从左往右,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算出得数】
3、 口答想想做做4
4、 想想做做5
先观察,明确图中信息:左边3个,中间4个,右边2个,一共有9个。
问:想想可以这样列式,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连加:如果看做三堆各有几个,求一共有多少,就要把他们合起来;
连减:如果看成一共有9个,先分出几个,再分出几个,求还剩几个,就要从9里面先后去掉2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