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体会卡
音美计组
学习内容 | 谈美术教育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 ||||
姓名 | 赵梓钧 | 任教年级 | 四、五 | 学习时间 | 2021.04 |
我
的
学
习
实
践
体
会 | 要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 “理无尽境,况托笔墨以见者,尤当会其微妙之至,以静参其消息,岂浅尝薄植者所得预。若无书卷以佐之,既粗且浅,失隽土之幽深:复腐而庸,鲜高人之逸韵。”只有多临摹作品,笔格亦高,审美情趣得到提升,才能鉴赏出优秀的艺术作品。如罗中立的著名油画作品《父亲》,展现了饱经沧桑的劳动者的强健体魄和生活的操劳艰辛,那深邃的眼神与和善的表情,透出了慈祥与淳朴。塑造这样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父亲形象,关键是作者内心感悟到了父爱的深沉,涌动着不可言说的感恩与回报之情。有了这样强烈的审美情趣,才会有触动心灵的美的感受,才会使笔端的父亲形象聚集内涵丰富的艺术美,才能使读者在观察、体验、品味作品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所以美术教学要发挥美术欣赏课、临摹课的作用,在品读、鉴赏和临摹中循循善诱,把学生带入美好的艺术境界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爱美情操基础上认知美、赏识美。 要培养审美感受力和鉴赏力。 审美感受力是个体审美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在进行艺术作品临摹写生创作的审美情趣和动笔之前的审美状态,它决定作品形神和内涵的形成,贯穿于审美认知活动的始终,同时更是判断学生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美术院系基础训练课切不可忽视审美感受力的培养,这是美术教学重要的内容和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涉及到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当代的大学生由于知识的碎片化、非系统化令他们对生活中的美常熟视无睹。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认识美。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丰富多彩,无穷无尽,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敏锐地发现。如云霞彩虹、花石草木、溪流飞瀑、鸟雀羊群,欣赏感受这些变幻无穷的色彩与具有不同形象特征的美,才会激发对美的爱好和兴趣,一旦审美观关系建立起来,这种“自在的美”就会转化为“为我的美”进入美的境界;才会以优美的线条、绚丽的色彩、灵动的形体把易于消逝的现实美转化为永恒的艺术美;才会使审美感受力逐渐丰富发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