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执教:杨春娟 指导老师:高丽芬、陈丽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72页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具体问题的情境,认识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说明算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得数;初步学习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问题说明解决问题的计算过程,联系计算过程归纳运算顺序,发展归纳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发展认真严谨、细致计算的学习习惯,树立数学规则意识,培养按规则办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引入课题
1.说说下面每组题的运算顺序。
(1)94-54+12 (2) 12×3+7 (3) 120÷20+16
11×8÷4 36-6X5 36 - 36÷6
提问:第(1)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
指出: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提问:第(2)组、第(3)组题按怎样的顺序算?
指出: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减法,总结下来就是6个字:先乘除后加减。
2.引人新课。
谈话:我们以前已经学习过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也掌握了运算顺序。今天,就以原来的知识为基础,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唤醒、激活两步混合运算的已有方法、经验,意图使学生能面对新的内容背景,在新旧内容间主动建立联系,产生迁移,把已有的认识类推到新的学习中,发挥学习主体的积极因素,使其学会新的知识,体会数学方法的一致性)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1.学习例题。
(1)解答例1,体会过程。
出示例1。
谈话: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参加更多的社团活动,大家推派了一位同学到商店购买象棋和围棋,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商店里能知道些什么。
提问: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
交流:大家很快都交流完了,说明同学们都已经弄清了题意,下面自己列式解答。(出示三种不同的做法)
检查: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上的解答过程对不对?前两步先求的是什么?
指出: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要把3副中国象棋的钱加4副围棋的钱,所以应该先用乘法算中国象棋和围棋各需要多少钱,再用加法算出一共要多少元。
(2)混合运算,学习新知。
引导:下面我们看看这两个综合算式?你觉得他们列的对吗?
结合交流,说明综合算式就是把两个求用多少钱的相乘都分加起来,求出的结果就是一共多少元。(板书综合算式)
引导:下面我们先来观察一下综合算式,想想应该先算哪个部分,自己试着算出得数。(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12×3+15×4 12×3+15×4
= 36+15×4 =36+60
=36+60 =96
=96
交流:这道题总共有几种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你觉得黑板上的两种运算顺序对吗?哪个更好?为什么?
小结:这是道三步计算的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从题意上看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事实上数学也是这样规定的:在没有括号的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计算时要注意,像这样前后两步都是乘法的算式,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计算,使过程简单一些。
(设计说明:在让学生独立解答时,可能会有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的,安排上先呈现分步列式,交流“前两步先算的什么”,体会计算过程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然后引入综合算式(视学生解答情况灵活处理:有列综合算式的交流星现,若没有引导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应该先算哪个部分”,联系解答过程或者两步混合运算的经验,主动计算、获得运算顺序的体验与初步认识;最后说明数学上是“这样规定的"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这一过程,学生既可以联系轻验和事实主动认识运算顺序,又知道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并体会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补充问题:4副围棋比3副象棋贵多少元?(让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再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尝试计算。
出示“试一试”。
提问:先观察这道算式,按照你的认识和经验,这里要先算什么?除法和乘法在一起又怎样算呢?
让学生尝试计算,交流过程和结果。(板书过程、结果)
反思:你能说说这道算式的运算顺序吗?计算过程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小结:按照运算顺序,这里要先算乘除法,而乘除法连在一起,从左往右先算除法再算乘法,然后再算加法。计算时要注意,一是要按顺序一步一步算,二是暂时不算的每步都要按原来的位置照抄下来,比如“150+”和“X5”要照抄在原来的位置上。
3.比较归纳。
提问:大家回顾一下计算过程,对没有括号的算式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结论? (板书: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
这和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
小结:上面学习的就是三步计算混合运算里不含括号的运算。(板书课题)它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习的两步计算混合运算是相同的,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先算乘、除法。要注意乘、除法连在一起,加、减法连在一起的部分,要从左往右算;暂时不算的部分在递等式里要照抄下来,直到计算完成。
三、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先算的画线,再指名分别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计算,指名板演。
检查板演,说明第一小题前后的除法和乘法可以同时计算、脱式;第二小题减和加两步可以直接算出得数。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把错误的地方先用线画出来,再改正。
交流每道题分别错在什么地方,是怎样改正的。
强调混合运算要按运算顺序计算,计算时还得细致、认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如果发现错误要及时订正。
3.做练习十一第2题。
让学生按题组计算得数,指名两人板演。
检查计算结果。
比较:同学们比较一下每组题两道算式里的数和得数,你认为有什么联系吗?
结合交流,在每组算式里指出对应的数、运算符号和得数,让学生体会联系,并说明:25分别乘30和20后相加的和,等于30加20的和乘25的积;840与400分别除以40的商相减的差.等于840减400的差除以40。
3. 做练习十一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人均居住面积”是什么意思?知道问题要求什么了吗?
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指名回答算式,(板书算式)并说说算式中每步表示的意思。
说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果能列综合算式的,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解答。
四、全课总结
1.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混合运算,你有哪些认识?还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和第4题(用综合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