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贯彻落实《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精神,全力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突出主动、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促进课堂教学变革,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继续围绕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细致而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化、优质化,全面推动这门课程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积极挖掘中小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深化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方面的地方特色。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促进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鼓励、支持教师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观摩活动,了解课程的动态和发展趋势,汲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良性发展。
帮助教师牢固确立主导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与爱好,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活动进程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二)落实课程常规,规范课程实施
1.通过调研等,理性分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2.开展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逐步实现“由面带点、由点带面”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跟进模式。
3.引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综合实践活动》,夯实教学常规。
4.重视学生的切身体验,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鼓励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亲力亲为,经历完整的研究过程,获得切身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结合学校特色,依据学生兴趣,身边的小问题加以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实际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要确保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2-3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并注意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时间比例。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5.继续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网,促进互动与交流,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性资源。
(三)加强团队引领,推动梯度发展
1.骨干打造。倡导学校综合实践教师之间积极组队、能力互补、协作双赢、特色共建。借助三月区、六月市级小学综合实践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以及市级研讨课,以赛促研、团队协作,加快综合实践学科骨干教师的发展,形成新一轮梯队的不同进度发展。
2.课堂推动。专题式课堂研讨,针对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确定研讨课的主题,针对主题展开课堂设计、呈现、观察、研讨。加强指导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加强主题式评课的引导,内化理论,提高教师队伍课程实施能力。
(四)强化校本培训,落实实施重点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少先队活动等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从事相关的研究活动,逐步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的校本特色。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学期初教研活动
2.制定学校、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三月份
1. 落实芙蓉地区300米资源圈的探索打造(周茂林)
2. 组织参加经开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基本功比赛
四月份
1.开展教研活动
2.积极筹备常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同题异构
五月份
1.开展教研活动
2.参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区域展示
六月份
1. 学期总结
2. 资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