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备课组学期总结
2016-2017第二学期
又一学期在教师们的忙碌中匆匆过去了,回首本学期的工作,有让人会心微笑的成绩,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这学期中,我们六年级数学组的教师们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互帮互助,开展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我们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按计划进行教学工作。下面就这一年来的数学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与,共谋发展。
本学期我组教师积极上公开课,如《正比例的意义》、《圆柱与圆锥体》,积极参加评课活动。通过听课和评课,我们教师转变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师教学素养,能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能力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教学评价趋于科学合理多元,不再唯分数,重视学生的进步,重视对学生的激励,重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分析教材,资源共享。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成绩,六年级老师们这学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解读教材上,深钻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补充教材。我们分别在每周一的教研时间里开展解读教材的活动,分单元进行。就全册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策略、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一一进行了研究。每一次的教研都由一个中心发言人先说一说自己对本单元的认识,大家再进行适当的补充。教研时多让有经验的老师讲讲,他们以前这部分是如何处理的,还应该适当的调整添加补充一些内容。在教材解读的过程中大家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充实教学内容,这样既能课堂落实三维目标,又能夯实“双基”。
三、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我们这个组最好的工作作风表现在不吝啬和不耻下问,在教学工作中我们总是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打造出了一个奋进的小组。课前大家积极准备,一起商定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基本教学思路,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题。课后大家相互切磋,找出各自的特点和不足,通过交流,我们感受到组内每一位老师不同的教学风格。每上完一个单元,我们都及时进行单元检测,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查缺补漏。在对比和改进中,大家平衡了差距,在课堂教学中取别人所长补自己之短。实现了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出谋划策,扶优转差。
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事情。这部分学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到这些学生的身上,而效果却不怎么明显,最后拉分的往往还是这些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把这项工作进行的行之有效呢?大家集思广益想出了很多办法,现与大家分享。
1、厚爱差生。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正视差生,要厚爱差生。真诚的接受和理解差生的做题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课堂上多给他们机会发言,课后多和他们交流、谈心。不要歧视这些学生,而是从内心深处感到这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从而发自内心地去帮助他们。
2、耐心辅导。从“耐心”入手,去坚定学生的“恒心”。在学困生身上大多表现出的都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但是要养成学困生这些好的品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打“持久战”。有的学生在课堂和大家一起听课确实是听不懂,这还需要老师在课下给开小灶,把没有听懂的环节给补上。课间、放学后经常看到组里的老师耐心地对差生进行辅导。
3、多帮一。我们采取“帮扶小组”,让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一起去帮助一个差生,他们各负其责,这样地帮助能够做到比较全面、到位,效果也比较明显。
4、坚持扶优,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能力,我们在课堂里搞数学思维比赛,每节课尽量写上至少一道难题让大家思考,胜者给予奖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样长期培养下来,学生们渐渐有了积极性,还对学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今后的教研工作还应注意如下问题:
1、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如多媒体的使用,从而使我组教育教学紧跟时代潮流。
2、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标准,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用新的教学方式贯穿教学过程。
在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毕业班的时间紧、任务重,自我加压,团结协作共同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应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主阵地作用,进行教学教研,发挥各教师的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得教研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