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高年级英语写作课题组第一次会议
发布时间:2017-04-05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周燕芬

高年级英语写作课题组第一次会议

时间:

4月5日

地点

和谐楼会议室

签到人员

张燕 缪小燕 梁伊丽 金莉 吴敏

主持人

莫玉娟

记录人

周燕芬

会议内容

一、确定教师阅读书目

本次课题研究教师可阅读文献资料有:

《英语课程标准》

《英语教学法教程》

《英语写作教学-课堂互动性交流视角》

二、英语之花,笔尖绽放

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习英语的过程不再是一个枯燥的背诵和记忆的经历,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一个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过程。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实验稿相比,新修订的《英语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英语功能性,突出语言的运用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在小学阶段强调听说能力的同时,将读写技能的要求写入一级、二级的教学目标,明确了英语教学中对于小学生写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案例式解读---小学英语》一书的描述,小学英语写的学习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写的兴趣。2.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熟练、清楚地书写,并做到大小写、笔顺、词距、标点等正确、规范;三是培养写的能力,包括写好字母、写简单的问候语,仿写句子以及“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句子。”新课标中对于小学生英语写的能力应该界定为书写能力和写话能力,即写和作的能力。小学生英语写的能力培养应从书写规范、书写习惯发展到扩词能力、造句能力,再渐渐扩大至构建有意义的语段。对于有能力的学生,甚至能逐渐形成构建语篇的能力。

1.写的教学的意义

要真正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仅仅靠语言的输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出——“说”和“写”来检验和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形成。“写”是一种表达,它与“读”构成一种反向的运动。写作有助于词汇、语法、句型、课文等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并能够促进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潜在性发展;同时,听、说、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写的能力的培养。写的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思维方式,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大有益处。

(1)、有助于书写规范的掌握

英语书写规范与中文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实施写作教学,能让学生从起始年级就感知英语书写的规范要求,包括字母的大小写,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句子成分间的逻辑顺序等,从而逐渐掌握正确的英语书写规范,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巩固

在语言教学中,写作为一个重要的输出技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通过听和读吸收信息,在写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主动的检索、判断、加工、验证,并以书面形式输出新的信息。在此过程中,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会在头脑中不断复现,知识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

(3)、有助于内心情感的表达 

写作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也是儿童自我丰富与发展的过程。通过写作,学生能将自己朦胧的思想、情感、感受、体验明晰化,对零星、残缺的思想片断进行修正、补充、发展,使其相对完整化、逻辑化、系统化。这也正是英语人文性的很好体现。

(4)、有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

    写作是一个复杂的、主动的心理过程,需要运用多种智力活动的参与,如:观察、想象、比较、概括等。而这些智力活动,正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因此,写作任务能驱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建构,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开发创造潜力,培养创造思维。

2、写的教学的原则

(1). 趣味性原则

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再次强调了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既应关注学习者认知能力的发展,也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发展,尤其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而写的教学作为一个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新的形态,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将学生写的兴趣置于首位。写的任务的适切性、写的教学的趣味性、写的评价的激励性,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增加输入原则

听、说、读、写,写是依存于前面三项活动基础之上的一项综合技能。因此,我们要尽可能拓宽学生英语输入的渠道,创设各种机会让进行学生听、说、读的英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然而,教材容量非常有限。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为学生推荐合适的、丰富的英语学习网站、英语书籍、英语故事、英语动画片、英语歌曲等学习资源,并指导学生进行合理利用,有效增加英语输入,为作为语言输出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循序渐进原则

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写作能力的发展同样如此。这就要求英语教师针对儿童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写的要求和学生写的能力的实际状况,设计一些难易适当而又充满童趣的写的任务。任务太简单则缺乏挑战性,学生收获甚微;太难则难以完成,使学生产生焦虑或恐惧的心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师设计的写的任务可以从规范抄写、组词造句,看图仿写逐渐向根据主题编写和根据任务创作等高级任务过渡。循序渐进的另一层意思是要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重在平时的日积月累,逐步提高,切不可平时不闻不问,一时兴起搞突击。另一方面,写的能力培养还应顺应小学阶段听说领先的原则,先口头,后笔头,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写的任务,获得成就感。

(4)、生活化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做到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贴近有目的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教师在设计写的任务时,要尽可能地选择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又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向学生的实际生活延伸,写作一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就会乐于参与其中,变要我写为我为写,写作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

(5)、情景化原则

在英语写的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不仅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写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接近于真实的情景能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拉近了学生与写作的距离,让学生有话要写。在英语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情景,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物创设情景,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技术拓展情景。

(6)、任务化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英语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与他们认知水平、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相适应的写作任务,通过明确而可及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学生一旦有具体的任务就会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自觉地用所学的语言去完成任务,并通过任务的完成使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写的教学流程和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写常常作为听说读的附加形态(如家庭作业等)出现,课堂教学中对于写的训练缺乏重视。由于课堂教学中写的教学过程的缺失,导致学生写的学习困难重重,因此《新课标》提出了写的教学模式。

写前活动包括激发兴趣、激活相关信息、明确目的、搜集素材、熟悉相关内容等,旨在为写的活动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写中活动包括根据提示填空完成语句、仿写语句、口头说句、看图写话、听写、检查语句、观察或临摹字母书写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适宜的任务来训练学生写的能力。

写后活动包括展示作品、小组交流、制作板报、墙报等,体现写的评价的激励性和展示性,激发学生写的积极性。

4、写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与学起着极为重要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写的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形成性评价,着重对学生在日常写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做出恰当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实施评价时,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层次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评价功能的发展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