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
芙蓉小学 赵惠琴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
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学习,归纳出学习故事的方法。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愉悦的心境。
教学重难点: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愉悦的心境。
教学准备:搜集唐诗,课前交流。教学ppt
知诗人
(课前活动)唐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古代时期,产生了许多有名的诗人。你能来说说你知道的著名诗人和他的著名诗篇吗?(指名学生交流)
今天我们也要走进一位唐代的大诗人,他的名字叫——白居易(板贴)。
学生介绍诗人。
师小结: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3、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暮江吟》,齐读古诗题目。
二、解诗题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
诗人在傍晚时分看到的江上景色,情不自禁地吟起诗来。暮字,草字头在上,下为扁日,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什么?(傍晚)就表示傍晚的意思。所以告诉我们(时间),而江指江边,就是(地点。)吟,在这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我们曾经也学过这种形式的一首古诗——(游子吟)
2、白居易在江边吟诵什么呢?
三、明诗意。
那就捧起书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自己去读一读吧。
(出示自读要求:1、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能读出故事的韵律美就更好了。
2、在朗读后,根据书上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
3、根据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首诗)
集体交流。a.指名读古诗(2、3位同学)像他一样慢慢地读出诗的节奏来,音断气不断,这首诗就好听了。(全班齐读)
b.还有不理解的字词吗?(1、利用好书上注释2、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理解“残阳”即为夕阳,3、查阅字典理解“真珠”即为珍珠。查阅工具书资料,理解“九月初三夜”)
难理解的词,我们都逐一解决了,现在你会把4行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同桌交换说一说,集体交流。
有感情朗读古诗。
四、悟诗情。
1、白居易在行途中偶然间发现了如此美景,他在日落时分看到夕阳西沉(板书),白居易站在江边,他看到了什么?
此时的夕阳它渐渐下沉,远处的山 ,江边的树 ,渐渐地夕阳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此时,就像躺在江面上一样,而晚霞就像铺洒在江面上一样,如果你现在在江边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有什么感受?,你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朗读第一句。
(江面被微风吹皱起微波。夕阳斜照在江面,被照亮的地方呈现红色,没有照到的地方呈碧绿色)此时受光照多的江水,红得仿佛 ,受光照少的江水,绿得像 。
色彩是那样的强烈,那样的鲜亮,读——;
独特的视野带来独特的享受,读——;
那份美是大诗人白居易完全沉浸在大自然之中,久久不能忘怀,把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这美好的江景之中,读——。
2、学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学古诗要通过朗读来表现诗人创造的意境来,这样你才是走进了诗人的内心。诗人是在厌倦了在朝为官的党政生活,自求外放。这首诗是长庆二年,去杭州做官的途中偶然间,看见江面绮丽的景色而写成的。我们可以在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请你带这样的心情读一读一二两句。指导朗读
3、诗人流连忘返,指导初月升起,寒露下降,作者还没有离去,俯下身看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抓住两个贴切的比喻句,突出事物的形态)(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光亮,弯弯的月亮像弓一样),多么迷人而又宁静的深秋月夜图哇,有感情齐声朗读读最后两句。
有时候换一种眼光看生活,真是别有一番美景。
通过刚才细细地品味,我们发现了白居易笔下的夕阳西下是这样柔和温馨色彩分明,新月初升图,确是可爱宁静。下面我们就聚焦夕阳西沉图,发挥你的想象,写出事物的动态美,颜色美,形态美!(如果加上你的想象,会更让人难忘!)
傍晚时分,行至江边,举目远眺,
交流。指导朗读。
配乐背诵。
拓诗文
白居易一生写了许多诗,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a.池上(描写儿童的五言绝句)
b.花非花(阐述人生感悟的词)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c.钱塘湖春行(描写春天西湖景色的七言律诗)
d.赋得古原草送别(五言律诗)
e.咏菊(咏物言志)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f.宴散(宴饮生活)
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
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戴来。
将何还睡兴,临卧举残杯。……
我们课后,多去读一读白居易的诗,就更能走进他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