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让计算“活”起来(省蓝天杯三等奖)
培养小学生计算灵活性
发布时间:2019-09-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马桂玉

让计算“活”起来

              ——培养小学生计算灵活性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213118  马桂玉

摘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技巧和灵活性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灵活性呢?笔者从转变观念、重视基础、速算训练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计算   灵活性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技巧和灵活性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计算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灵活性,能从多种算法中找到最简洁的算法,而一般学生往往只满足于一种计算方法。计算灵活的学生具有多维思维的意识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发展层次的层次比一般学生

计算灵活性是指学生在计算中表现出的计算方的法多样化,计算灵活性本质上是思维灵活性,是思维灵活性在计算中的表现。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计算灵活性呢?

一、转变观念是关键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转变观念是关键。

1、教师要转变教观念。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要求不能停留在仅仅能做到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更不能为确保计算正确率采取更保险的做法——让学生只掌握一种方法只练熟一种算法,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要求大多学生掌握多种计算方法能主动地选择灵活的、简便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对于同一道计算题,比如156+198,可以用竖式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得到结果是354,也可以将198看成200,先算156+200,再减去多加的2,同样也得到结果是354,但是这两种方法的思维含量是不同的,第二种方法的计算数字上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它对学生的数感要求要高一点,对于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要求也高一些。

2、学生要克服习惯心理

大多学生在遇到计算问题后没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他们往往拿到问题后,就直接是采用他们最熟练的一种方法——竖式计算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拿来就算的习惯在练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计算观察和注意算式的特点并形成习惯培养简算意识。对于一些简单的、特点明显的算式学生可能一眼就能看出;对特点隐蔽的算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对算式的信息进行加工,发现隐藏在算式后面的特点非常规计算方法往往就产生于对算式特点的分析研究上。如计算375÷25这是一道普通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计算题,教师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都能够想到直接用竖式来求商,部分学生也能想到利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计算375÷25=(375×4)÷(25×4)=1500÷100=15,在教师启发下,联想学过的乘法分配律学生还能想到375÷25=300+75)÷25=300÷25+75÷25=3×100÷25+75÷25=3×4+3=15

  1. 重视基础是保证

    学生习惯用笔算来解决问题,从而导致运算灵活性得不到保证。其实,口算、估算、灵活运算和笔算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口算和估算能力是运算能力的特征之一,直接影响运算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先通过口算、估算的教学渗透运算灵活的策略,打好运算灵活的基本功

1、重视口算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又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与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紧密相关,只有基本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够在此基础上,培养计算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平时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

口算教学中,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乘法口诀表内的乘除法是最基本的,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只有如此,此能为口算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20以内退位减法和表内除法口算的教学中要渗透逆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这类口算的基本思路:想加算减,想乘算除。自然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成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因此我们从儿童一入学起就应有目的地培养,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适当进行口算训练,为后继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知识基础。每天在上课始的3-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但是机械重复的训练,会使学生产生乏味感,容易疲劳和厌倦,激发不起训练的兴趣,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口算训练要注重方法,不是盲目训练,练习内容要灵活多样,并结合各年级的教材内容有机进行,形式要丰富多彩,如采用比赛、对口令、游戏、抢答等方式进行,体现及时性、针对性、多样性。

2、加强估算

估算一直是学生比较薄弱的一环,估算笔算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学生不能灵活的运用合适的估算策略,不能灵活的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调整。

估算能力的培养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笔算算法的教学中融入估算的内容和方法,沟通估算与精确计算之间的联系。如《小数乘小数》一课,教学例题3.6×2.8时,先让学生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通过估计可以得到积在612之间,大约是9然后再教学用竖式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1008,根据估计结果判断小数点点在计算结果比较合理在此基础上来从积的变化规律来研究算理。将估算和精确计算联系起来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精确计算算理的理解并且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可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二是训练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比如2015年的常州市学业质量检测中有这样一道题:《现代汉语词典单价54.8元,新华字典单价37.4元王老师要买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和一本《新华字典》。要求根据下面各问题请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把过程写下来。(1)购买前思考,带100元够不够?(2)购物满80元可抽奖,能否抽奖?(3)在付款时思考大约需要几十元?(4)收银员收款,一共需要多少元?对于第1个问题,看购买之前100元够不够?我们应该要把价钱估大,把54.8元估成60元,把37.4元估成40元,60+40=100, 所以54.6+37.4小于100元,因此带100元是够的;第2个问题,判断能否抽奖,我们要把价钱估小,把54.8元估成50元,把37.4元估成30元,50+30=80, 所以54.6+37.4大于80元,因此可以抽奖;第3个问题,,确定价钱接近几十,我们可以把一个数估大,另一个数估小,把54.8元估成50元,把37.4元估成40元,50+40=90, 所以54.6+37.4大约是90元;第4个问题,则需要精确算出结果。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情境,采用的估算方法也不一样,教师要训练学生根据生活实际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多估算,多交流,从而感受估算魅力。

三、速算训练是手段

掌握一些简算速算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灵活性相当重要。计算速度太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会灵活思考,没有科学有效的速算方法,而计算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需要在练习训练中不断地积累。

1、常见运算律、运算性质要让学生熟练

要达到计算正确灵活,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五大运算律”,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尤其是乘法分配律,形式多,学生不易掌握,甚至还会将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相混淆,出现类似35×76+35×24=(36+24)×35×35或25×32×125=25×4+8×125这样的错误。必须加强对比性练习。0.87×10.1与0.87×10.1+0.87×0.1;25×4×8×125与25×4+8×125。此外,减法的运算性质、除法的运算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正反两方面的都要能准确运用在教学时要及时训练,例如,学习了减法性质后,不妨设计类似于128-(28+59)这样的计算题作为练习

2、计算中的常用数据要让学生熟记

在计算教学中,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如果能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那么就能够更快速、更正确地灵活计算。这包括(1)乘法中的特殊积:25×4=100,125×8=1000 等2)1至15的平方1至5的立方;(3)圆周率的近似值3.14与1到10各数的乘积;4)分母是2、4、8的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值训练时,如果将“125×8=1000”“12×12=144”之类的算式记忆、认熟,而不是去“算”,速度和准确度就大大提高,一方面学生对于这些常用的数字敏感度会提高,另一方面,学生在计算中可以有意识的将这些数字组合起来先算,增加计算的灵活性。但要达到这样的速度,教师与学生不仅要记熟,教师更是要不定期进行检查,才能确保孩子们计算的正确性。

  1. 经常进行找规律的练习

         计算找规律的练习,计算的数字往往是有规律的、有特点的,学生一般比较感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教学了积的变化规律后设计这样的练习:12345679×9=11111111112345679×18=222222222……又如: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安排练习12×84=48×2123×64=46×32思考:观察它们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有这些规律?

    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必须要改变以往“死算”的习惯,打好知识基础,加强训练。当然,培养计算的灵活性,并不是说要让学生都变成计算能手,也不是无限制地要求学生“方法越多越好”,而是通过这样一个途径尽可能地寻求有意义的、不同类的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在这过程中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促进学生计算灵活性的发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