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农村小学英语高年级段课外阅读的开展
2015年3月学习材料
发布时间:2015-03-09   点击:   来源:转载   作者:缪小燕

《农村小学英语高年级段课外阅读的开展》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随着新课程改革推进和成长的脚步,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的开展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孩子在课堂以外学英语、用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的课外阅读更是少之又少。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教师如何通过自身的引领与指导作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在活动中如何组织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怎样地指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这些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在市教科室领导的关心下,我的个人课题《农村小学英语高年级段课外阅读的开展》得以批准,下面就该课题开题工作,请允许我做如下汇报: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评述:

1、在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信息吸收相对闭塞、学生表达能力相对弱的农村小学,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生活枯燥单一。学生无文可读,也无从去读!

2、在小学高年级段英语课外阅读方面,许多老师都有过一些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行的方法,但相对而言,有些是片面的、零散的,持续的时间不长,缺乏系统性。

3、现实生活中的的孩子们习惯了面对应试教育——读文是为了解题!他们忽视了课外阅读是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能很好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

通过对学生循序渐进、持续不断、有目的、有计划的扎实训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教学策略,确实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英语学习综合的素养。

二、选题的界定及理论依据。

1、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词汇积累,初步形成一定的语感,课外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交际表达的主要途径。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五、六年级学生;研究的手段是优化教学环境,引导学生会读、乐读;研究目标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积极的阅读情感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2、《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英语的能力,单纯通过课文教学是不易达到的,还必须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相当数量的读物。”按照语言学习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和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说,外语学习者所能做的就是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的任务就是提供这种输入,降低学生的焦虑,提高学生的信心。这样语言就会自然习得。课外英语阅读恰好可以纠正英语教学中学生阅读方法单一、阅读速度慢、阅读量小、语言输入量有限等现象,弥补学生语言输入不足的缺陷。语言学家Rod Ellis也认为“学习者需要专门适合他们的发展阶段的外语资料”。

3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呼唤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必须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必须形成有效的英语课外阅读策略。21世纪的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学应注意教学意识的主体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课外阅读教学提倡激发兴趣,以人为本,整体发展,那么课外阅读教学中内容、目的、方法处理,就成了整体推进课外阅读教学的关键。

三、课题研究目的、目标、内容。

主要目标是:

1、通过研究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英语环境,营造具有本校特色的英语文化氛围。

2、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家庭、社会相结合,为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提供全方位的输入与输出的环境,为学生学英语、用英语开辟广阔的时空领域。

3、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4、教师在实验研究中,加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式,积极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资源。

5、丰富和发展高年级段英语课外阅读的资源,推进英语课程改革。

主要内容是:

1、读什么:如何选择有趣、有效的课外阅读内容?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阅读的材料进行选择和筛选,从而确保内容既贴近学生的实际,又符合学生的兴趣。

2、怎么读:怎样培养合适的阅读技巧?

正确的阅读技巧是有效课外阅读的保证。教师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方式,并锻炼其查字典、查语法书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领会与掌握,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3、谈心得:以何种方式表述读得、习得的内容?

学习活的语言,设计设计阅读读书卡,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朗读、演讲、讲故事、英语角);还可定期交流阅读心得,如收集妙句美文,汇编成册。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主要方法: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是纯理论研究,但首先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

1.思考、整理、学习,提高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不断充实进行课题研究的知识、材料的储备。

2.根据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搜集材料,进行初步的反思总结,及时调整研究的内容、方法。

3.参加有关学习研讨活动,分析研究的结果,总结自己的研究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课题的研究。

4.整理课题研究的原始资料,总结研究过程,提交研究报告,推广取得的经验。

5.主要方法有: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五、遵循原则。

主体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维习惯出发,遵从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和侧重点,根据Krashen所提出的“I+1”(略高于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的语言)语言输入原则,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的基础上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或者文章。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不同年级,选择各种层次的学生读物。

渐进性原则。从阅读的年级来看,是grade by grade,小学英语阅读是贯穿于小学英语学习的整个阶段。从阅读的过程来看,是step by step,小学英语阅读是通过逐步追加、产生和谐渐进的阅读过程。从阅读的任务来看,是task by task,小学英语阅读是通过完成由低级向高级过渡的各项阅读任务,形成体验式的阅读从阅读的内容来看,是material by material,小学英语阅读要提供给学生丰富的阅读材料;形成精读和泛读的和谐。从阅读的速度来看,是little by little,小学英语阅读是逐步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趣味性原则。只有学生对阅读材料感兴趣,课外英语阅读才能持之以恒,所以,我们在推荐阅读材料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兴趣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把他们的兴趣转化成为学习英语的动力。另外课外阅读不是仅限于读文章与做练习,还应结合“听、说、写”展开。阅读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静态的书籍、杂志、报纸、画报,可以是动态的电视节目,网上浏览等。阅读反馈的效果也可以通过书面的摘抄、故事的仿写、课本剧的表演、网络的交流等一一展现。这样避免了用一两次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所学所得。

针对性原则。同样的阅读材料给不同的学生,所提出的要求不同所达到的目标不同。所以我们认为即使五六年级同属于高年级段,所选的材料有些可以相同,但所预期的目标有所提高!也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我们逐渐建立英语学习资料库,为学生提供个别化阅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调看有关材料,以便让学生自我拓展阅读的空间.

实践性原则。在研究的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读什么、如何读、读会了展开实际的操作与钻研。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具体教学实效,进行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形成一个形之有效的、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英语课外阅读模式,而不是空洞的形式。

六、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20113——20115    明确目标,拟定研究方案。

阶段成果:完成《申报评审书》填写,完成对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写相关调查论文

20116——201111   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

阶段成果:制定情况调查表,开展详细的调查活动;

201112——20123    修定研究计划并继续实施。

撰写有关研究报告,阶段成果:完成子课题研究报告、研究案例,公开课材料等。

20124——20129   撰写结题报告,整理资料,形成新课程体系下的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有效展开的具体策略。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