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9-03-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单银娥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有效性策略的研究》研究报告

武进区芙蓉小学 单银娥 高玉莲

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唐诗宋词到元曲,高潮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中华古诗文经典,知识广泛,包容博厚,辞章精华,内涵丰富。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长的深厚土壤。灿若星空的优秀诗篇,熏陶着、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正是国人醉心诗词,热恋古文化的真实写照,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诵读是有声的艺术,它不是静寂的字符。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其乐趣。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指出:“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对小学古诗有效诵读开展研究,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空白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

《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了。因此,要探索古诗文诵读的策略,为学生积累古诗文寻求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实现由接受式、被动记忆式学习模式向自主独立创新学习发展。学校也正在进行一系列古诗文诵读方式的探索,希望形成行之有效的策略。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小学古诗文诵读有效策略的研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能有个性地朗读优秀的传统经典文章或诗词,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积累一定的人文底蕴。

2、以诵读为突破口,构建书香班级,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人文底色。

3、研究如何把学习传统经典诗歌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为语文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

针对《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经典古诗等开展一系列活动。

1、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美的熏陶。

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的音韵美,和谐的节奏美。课题组准备把古诗词诵读作为长线贯穿始终。每天早上有晨诵,语文课前检测背诵,班级文化布置中的“每日一句”都是可以运用的。诵读内容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和优秀小古文。班级还可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等,既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积累了古诗词,也在班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意识。

2、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诵有所得

课题组要创设古诗词学习的校园氛围,努力营造人人爱读古诗词,班班诵读古诗词的氛围,联合学校教导处,开展古诗词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如古诗词改编、古诗词擂台赛、古诗文诵读等,准确把握学校教育的特点,满足学生的需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词学习实践活动,如古诗词情景剧、古诗词板报等,为提升学生的能力提供资源和帮助,培养学生语言的应用能力。

研究过程

1、理论支撑教方法

为了让研究更有专业性两位老师经常定期碰头进行理论学习,了解古诗文经典诵读的内涵,探讨经典古诗文诵读的意义、方法、途径……通过理论武装头脑,让我们的研究有法可循,在理论指导下的研究开展得也更加有效。

2、每周实践常坚持

课题组把古诗词诵读作为长线贯穿始终,每天早上有晨诵,语文课前检测背诵,班级文化布置中的“每日一句”中也写上了古诗;周末还布置“亲子古诗大挑战”,让孩子和爸爸妈妈PK谁积累的古诗多。利用班级每周五社团活动的契机,课题组成员高老师便把古诗文诵读作为班级的活动内容。古诗文诵读社团,除以采用以往的读、背形式,还加入了“唱、舞、演”等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诗词的热情。形式多样的诵读引领孩子们一起走进了诗的世界,过了一个个有意思的周五。活动中,还通过评比,看看谁吟得好、唱得好、舞得好,这样的评比也大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3、语文检测出成效

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全校学生进行古诗文过关检测,从检测情况来看,各班至少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学生都能熟练背诵古诗文上面的必背古诗,而且背的滚瓜烂熟。

4、形成目录试推广

通过古诗文的诵读,学生对传统优秀诗文有了更深的了解,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并学会了一定的诵读方法。学校了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课前的每日诵读,传统的古诗文测试等活动的展开,使得学生乐读,会读。结合《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教师又进行了增加,形成了适合本校学生的120首必背古诗集。

成果推广

形成本校的120首必背古诗集,并进行古诗文测试。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