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劳动成果》教学设计
芙蓉小学 王凯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尊敬之情;树立平等劳动观,尊重所有劳动者;树立珍惜劳动成果、节约资源的意识,养成文明消费的习惯。
能力目标:
理解劳动光荣、劳动者可敬;学会节约、珍惜劳动成果。
知识目标:
知道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知道珍惜劳动成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
三、教学难点:
劳动者可敬,劳动不分贵贱。
四、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法等。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类是自然界中的高等动物,同学们知道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吗?(指名学生回答,适当引导)
是的,人与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类会劳动
(二)教师精讲
教学环节一:可敬的劳动者
1.教师:我们可以把劳动者大体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同学们知道我们身边有哪些劳动者吗?
(学生可能会比较关注那些比较著名的劳模或是科研人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使其明白一些企业家、管理人员、个体和私营企业的劳动者也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贡献,也同样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
2.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劳动模范。
3.优秀的劳动者历来受到尊重。我国历届领导人都曾多次亲自接见和慰问全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课件出示历届领导人接见劳动者的图片,感受他们对劳动者的尊重。
(教学环节一主要是完成自学提示中的第一题:为什么尊重劳动者?)
教学环节二:劳动的贵与贱
1.教师:我们从图片中看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说明任何行业都可以出现杰出人物。我们也经常说,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由于不同的劳动者在收入等方面享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因此,不少人还是存在不平等的思想。下面的事例就充分地说明了这点。
2.呈现案例:
有一家报社举办了百名中学生“暑期一日”社会实践活动,咨询和报名的中学生十分踊跃。其中在必胜客实践的“我到名店做比萨”和到农科院实践的“我是克隆植物的新农民”两组,50人的名额在活动启事登出的第二天便已爆满。可与此同时,“我当一天清洁工”小组直到实践活动的前一天,也仅有5名学生报名,活动当天,当环卫保洁队派来了5名最好的保洁队员,开着5辆保洁车欢迎小队员们的时候,他们看到只剩下一名队员。
3.学生谈对上述新闻的感想。结合流弊谈谈这种思想的严重后果。
4.教师总结:有很多人看不起农民,也有很多人看不起工人。但是,我们看看我们教室里的一切,电视、投影仪、电灯,桌椅、黑板、文具等,想想我们身上的校服、中午吃的饭、回家时乘公交车等,都是这些常被人忽略甚至被人“看不起”的工人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崇拜甚至迷信一些劳动者,看不起另一些劳动者,这种思想本身就不是现代社会所应具有的观念。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我们不尊重工人和农民,也许将来我们自己就会成为其中的一员,那时候,我们才会渴望自己得到尊重,自己的价值得到承认。所以,只有人人都尊重劳动者——不管他的劳动是干什么的,我们每个人才会受到尊重。
设计意图:1.这是社会的常见现象,让学生了解社会流弊,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观念。懂得在当今社会,任何行业的劳动都可以让自己的价值得以实现,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取得好成绩。
2.强调尊重劳动者是每个人应该持的态度,尊重劳动者就是尊重我们自己,懂得歧视本身并不是健康的心态,是需要彻底铲除的封建思想。
当堂测验:
判断下面的论断的正确性。
(1)张三的爷爷是老科学家,为国家的原子弹研制做出过重要贡献,所以要受到同学们的尊重;李四的爷爷是个普通农民,在农村干了一辈子,所以不必受到同学们的尊重。
(2)王五的妈妈是某医院的院长,所以王五在学校整天“我妈长、我妈短的”生怕同学们不知道他妈是谁;刘七的爸爸是个修理工人,每次到学校参加家长会,刘七总是很不好意思
教学环节三: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文图感知:出示油画《拾穗者》和古诗《悯农》。学生读诗看画,交流感受。
1.教师:从一粒种子到我们碗里的米饭,要经历哪些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艰辛付出呢?
(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比如从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方面的辛苦回答。教师此时可以适当引导,启发学生考虑的更为全面,如在耕种过程中遇到恶劣的天气、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等。从而更能体会劳动者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2.学生结合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人们的劳动,说说劳动者付出的辛苦以及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如母亲是记者的同学谈谈她报道一条新闻要付出哪些辛苦;父母是工人的同学谈谈父母以及同事们生产某种产品需要付出的劳累。)
3.学生交流活动感受:听了同学们的发言,大家有什么感受?(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经过劳动者辛勤劳动生产出来的)
小结:我们享有的所有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懂得珍惜劳动果实。
4.出示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引导学生齐读。
教学环节四:珍惜劳动成果
1.刚才我们都了解了我们的父母、我们周围的人们的劳动付出,懂得了劳动产品的来之不易,也懂得了应该珍惜劳动果实。那么,我们到底做得如何?让我们先来看一组画面。(出示学生用餐后的剩菜剩饭)
2.学生交流感受:看了这些画面大家的感受。
3.寻找浪费现象。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交流生活中遇到的浪费现象,讨论后由小组代表来发言。
(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2)学校生活中还有哪些浪费的现象?
(3)社会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还有哪些?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我们感受到劳动者的可敬,明白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今后,同学们要进一步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成就我们和美的人生!
板书设计:
尊重劳动成果
体力劳动者
尊重劳动者
脑力劳动者
珍惜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