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册第8课《拼拼插插》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1日   点击:   来源:教参   录入者:赵梓钧

拼拼插插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拼拼插插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形的立体组合的独特美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拼拼插插,使学生掌握多种立体形任意组合的插接方法,提高学生对空间的认识与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拼拼插插作品,装饰生活,让学生感受拼拼插插的乐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各种立体形任意组合的插接方法,提高学生对空间的认识与表现。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作业的拼插过程中插得牢、站得稳、想得巧。

一、导入阶段 激情引趣(约2分钟)
师:小朋友们好,我们的朋友圆圆、方方、三角又来到了我们教室,请它们闪亮登场!PPT1 

这次同来的还有积木兄弟。你们谁会拼积木?(师板书“拼”)请你来给大家露一手。(学生上台拼积木)
    师:小小的积木为什么会连在一起,还会站得这么牢、这么高?对,因为积木之间有插口。(师板书“插”)插在一起就很牢,再往上插就变高了。
设计意图:积木是小朋友熟悉和喜爱的物品,以积木游戏为开头让学生觉得亲切又好奇。露一手的积木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拼拼插插。
二、发展阶段 逐层探究(约18分钟)
1. 师:我们玩积木时千万别冷落了我们的好朋友,它们也想变得像积木一样这么牢、这么高,可是没有现成的插口呀,怎么办?
   师:听你的,请你来试一试。用两个方形吧!
   师:要剪多深才合适呢?(小一点,过一点,一半)
学生进行尝试练习1。
2. 当然还有其他的方法。把两张纸都剪上相同的口子。(可以把两张纸合起来剪,师示范)看看是不是更牢固。(把拼好的纸反过来就站稳了)
学生进行尝试练习2。
师进行小结:小朋友在剪插口时,不能太浅,也不要太深,要稍微长点,这样就比较牢,也站得稳。(板书:插得牢)
设计意图:尝试练习以问题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主题,学生自由实验探索,亲自去看一看、插一插、试一试、说一说,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操作中找出失败的原因,加深认识,总结出结论,从而对问题加以解答,理解知识点。
3. 刚才是2张方形纸的插接游戏,现在我们试试圆圆的游戏,这次难度要高一点。本次游戏不但要插得牢站得稳,还要让它站得高。为了让圆圆站得高,大家想一想最下面一层是不是要更稳一些?(板书:站得稳)
怎样才能更稳一些呢?我们来比较一下。(师拿出一张大圆,4张小圆)
在大圆上插1个小圆;(师进行尝试站稳)
在大圆上插2个小圆;(生猜想)
在大圆上插3个小圆;(生练习,并回答要几个小圆才能站稳)
在大圆上插4个小圆;
得出结论:起码要3个才能站得稳,当然越多越稳,稳了才能站得高。
4. 看PPT2作品。

它站得好高,像什么呢?其实小作者心里并没有想什么形象,只是用圆、三角、方随意拼拼插插就变成了这样的,也很漂亮。
5. 他们做的最下面一层和老师的不一样,但道理是一样的,就是起码要有3处在桌上才能站得稳。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底做成一样东西呢?看它像花吗?老师把它变成花吧。(师示范)
(师拿出1个是3个小圆着地的模型,下面装上两片叶,请学生尝试一片叶水平方向,一片叶向上)
 得出结论:我们可以一边想,一边做。还可以倒过来看看,有时就变成另外一个东西了。
6. 师:我们再来看这一张PPT3,你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师:原来它先画了草图PPT4、PPT5。 我要找几个合作伙伴一起来做这一张,好不好?谁愿意上台和老师一起做?我做组长,先分工,你剪头,你剪身体,你剪辫子和手脚,剪好后拼插,然后还可以添画美化。
老师和学生讨论:
手是怎样装上去的?
 脚是怎样装上去的?
辫子是怎样装上去的?
 特别是头和身体的连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剪出来,一种是拼出来。(要剪两个口子,生尝试)然后还可以添画美化。瞧,一个坐着的人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了。
师:进行小结,草图是很有用的,我们可以先画草图再来做,这样心中会更有数。草图的要求是简洁明了。
设计意图:学生前几次尝试练习中已对拼拼插插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通过师生合作清晰具体的演示,详细到位的讲解与提醒,使学生在获取技法的同时学会合作。做好这一步,将使学生的创造构想变得容易实现,同时也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为学生树立信心:“不是很难嘛,只要注意几个要点,我也能做出来”,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解决。
7.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小朋友制作的拼拼插插的作品,请小朋友瞧一瞧,最喜欢哪一张?说说喜欢它的原因。PPT6—PPT12


师:它们的底是不一样了,有的是一个大圆,有的是几个方形,它们站得也很稳,它们插接得真巧妙!(板书:想得巧)
设计意图:欣赏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比较让学生在仔细观察中了解拼拼插插的基本制作方法,通过欣赏、评价同龄人的作品使学生感到拼拼插插不但不难,而且很有趣,激发了学生探究、创新的欲望。
三、实践阶段 大展身手(约14分钟)
师:好多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今天,我们用拼拼插插的方法完成一幅作品。
作业要求PPT13:
1. 可以模仿。
2. 也可以创作。
3. 可以单独做,也可以每组学着老师和合作伙伴的样子进行分工合作。
  4. 可以边想边做,也可以先画画草图后再做。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评析阶段 体验成功(约5分钟)
    每组的作品放在课桌中间,把废纸都收拾好。大家走下来看一看,说一说,评一评。老师也走到学生中间与大家一起看,学生围成一圈:
     1.组长介绍作品,合作中有没有碰到问题?怎么解决的? 做的什么?满意的地方在哪儿?还有改进的地方吗?
2. 同组之间进行补充,其他小朋友评一评。
3. 集体推选优秀作品:站得稳,插得牢,拼得巧。
4. 老师进行扼要的点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也加强了评价的指导性,旨在通过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总结拓展 走向生活(约1分钟)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1. 古人很早前就巧妙地把拼拼插插运用到了生活中,瞧PPT14、 PPT15:
     
师:他们可没有用钉子钉,而是用榫头来连接。
2. 拿出3个榫头实物,师进行拆装展示。PPT16- PPT23

原来拼拼插插的方法还有很多。
3. 师:在生活中,人们到处能利用拼拼插插打扮这个世界。PPT24-PPT37
 
师小结:老师希望你们也用学到的拼拼插插知识把世界打扮得更加美丽。
师生收拾课桌和教室。
设计意图:总结拓展阶段,可让对本课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拼拼插插的魅力,从而增强了本课的实效性和延续性。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