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备课组活动记录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3日   点击:   来源:学习   录入者:赵梓钧

美术备课组(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时间

11.23 

地点

会议室

主持人

赵梓钧 

参加

人员

朱蓉、赵梓钧、陈跃飞

“欣赏?评述” 解析

从字面上看,欣赏,指的是以愉悦的心情观看美术作品,同时还应当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及含义。评述指的是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和描述。以往的欣赏定义常常强调的是这些,和前面的定义相比,它们对观者、对作品的反应关注不足。把观者对艺术作品的反应列为欣赏的定义,意义重大。这等于提示我们在进行欣赏活动中必须把观者也就是我们的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反应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才是一个完整的欣赏活动。如果只强调了作品对学生的作用,只让他们了解作品的形式语言和作品的意义,而不把他们对作品的看法,他们与作者的交流与沟通列为欣赏课堂教学的重要容,就不符合这次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现代的欣赏理念。时代变了,在现代的欣赏理中,对作品的关注是一方面;对观众主体地位的关注也是欣赏理论的新发展,是欣活动中的另一方面。

美术课程标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借用了当代美术批评的念,大大丰富了欣赏活动的内涵。美术批评是对美术作品质量和意义的评价,是对术形式语言(色彩、线条、构图、明暗、材质等)方面的探索,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欣活动中要学习从作品的形式语言出发,探索作品的意义和评价,这就是我们借用的术批评理念之一。

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和美术批评的理念,评述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评述动,而不是以教师展示自己个人能力的活动。评述在欣赏活动中的出现,无疑加强学生在欣赏课上的主体地位,也为他们对美术作品的表达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学生习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使全体学生有了评述的机会,改变了教师“言堂”的局面。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欣赏和美术批评理念的变化是一致的,它们都突出了学生和观者,是学习的主体,是欣赏的主体评述,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学习怎样描述美术作品,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学习不同程度的作品描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以简单的短句进行描述,一个学生可能说不全,人多了,就可以把画面看全,说全;中高年级的学生就应该用较完整的句子对作品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在评述的时候,运用美术术语。这项工作开展得好,欣赏课会上得活力十足,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提高得很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