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经验交流
周琳:抓好计算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做计算题时,都有个不好的习惯,看到算式埋头就做,着急忙慌的算好,常常将减法做成加法,加法做成乘法,或者看错数字,结果糊里糊涂就错了,等到老师提醒“认真看清数字和符号”,方才恍然大悟。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养成“先思而后行”的习惯。计算结果正确是计算教学的最基本目标,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还应有更深远的“教育目标”让学生在获得计算方法和计算技能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行为习惯,思维品质以及数学的素养。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不管题目简单还是复杂,提醒学生不要急着动笔。先认真看一看:数字,符号;再仔细想一想:计算的方法策略,运算的顺序。有了认真的看和仔细的想,脑子里的计算方法也就明确了,计算的正确率也就提高了。所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尤为重要。
朱燕: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长期不懈地、有计划的进行,这就要求家长能够持之以恒地配合孩子坚持进行计算训练。我要求孩子每天回家坚持做一页口算,让家长批好改好。这样,日积月累形成学生的计算能力。
马桂玉:计算方法存在多样化,课堂上学生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后,并找到认为最适合自己的
方法后,即使不是最优的方法,也应该允许他使用,学生对于自己找到的方法有一种自己的情感,在解决问题时,喜欢用自己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方法,对自己的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好的,就是一个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必急于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在摸索中得出最优化的方法,这符合认知规律。比如23+51,可以用23+50=73,73+1=74,也可以用20+,50等于70,3+1=4,70+4等于74.只要能够算出正确结果就可以。
陈祥娣: 加强计算算理教学,要掌握计算方法,关键是要理解算理。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而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所以,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计算法则。例如,可以通过直观的摆小棒。
黄平东: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巩固练习形成技能技巧,所以就计算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计算训练必须按照由“说算”到“心算”的过程,“说算”是为了计算准确, "心算"是为了提高速度.”心算”是”说算”练习的结果。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进位不退位的减法计算,“18-6”让学生先大声口述计算过程,再把口算过程默想一遍。先把智力活动过程详细展开,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规则,再把这个过程简化,使学生迅速掌握智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