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教案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15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赵惠琴

19、山行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2、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诗句积累,导入新课

出示:(诗句加部分子的拼音)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指名学生领读,学生自由读,你能找到这几句诗描写的共同点吗?

2、是呀,这几句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有水天一色的秋江图,有明月皎洁的秋夜图,也有寒风萧瑟的边塞秋景图等等,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景物的诗,这首诗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写的,相信同学们课前预习后,对他有所了解了吧?

课件出示: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著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二、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杜牧写的《山行》。你知道题目“山行”的意思吗?

“行”就是行走,山行就是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的景色。

2、杜牧在山间行走,看到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出示的课文,对照拼音,好好读几遍,做到不错字,不漏字,读通顺,能够读出这首诗的节奏更好哦!

(二)读古诗

生自由读《山行》

指名读,重点指导“生”、“斜”

全班读。

我们再把难度拉大一点,谁能有节奏地读一读,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出示分节奏的古诗,学生试读。指名读,全班读。

(三)明诗意

1、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一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生述)

2、在古诗中,作者描写了那些景物呢?请你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天气渐渐变冷,树叶纷纷落下来,山上一片黄,一片绿,一片深、一片浅,作者采用了什么顺序呢?(由远及进)

3、诗的一、二两句就写了远处的“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请你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诗,你觉得哪一幕景色最美?

A、“远上寒山”,你眼中的寒山是怎样的? “寒山”是深秋时节的山,山上红一块,黄一块,绿一块,感觉比较美等

B、“石径斜”石头小路弯弯曲曲的,很美

师:从石径可以看出这条是一条用石头砌成的小路,那诗中有没有告诉我们这条小路是怎样的呢?

生: 弯弯曲曲的。

师: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呢?

生:从“斜”字可以看出了。

师:对了,这个“斜”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的意思。

师:那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伸向哪儿去呀?

生:山上。

C、“白云深处有人家”感觉到很美

师:“白云生处”的云是怎样的?

生:很白很白的;朦朦胧胧的;像轻纱一样,很薄很薄。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那袅袅的白云似轻纱,似薄雾,若有若无,瞬息万变。而且在这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

生:隐隐约约的人家。

师: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指名读一二句)

师:好,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生: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师:说得太好啦!

4、远处的景物让杜牧离不开眼,突然眼前出现了一片火红的枫林。请同学读三、四两句。面对眼前的枫叶,作者不由得想到了什么?

“二月花”。农历的二月是我们阳历的三四月份,就是春季,二月花就是春天的花。

谁来说说你印象中“二月花”是怎样的?

(婀娜坐姿的;千姿百态的;姹紫嫣红的;千娇百媚的;争奇斗艳的……)(出示词语)

听着你们的描述,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二月花在眼前竞相绽放,真是美不胜收啊!怪不得古往今来有那么多的诗人赞美过它。

出示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二月花的确是娇美、艳丽动人,可诗人眼前的枫林好似沾着露珠的红玛瑙,又仿佛山坡上飞过的一团团流火,还宛如天边绚丽夺目的朝霞,使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赞叹: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啊,从一个“红于”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诗人对枫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大家在读的时候应该把这种喜爱的情感读出来。

师:诗人是多么喜爱这片枫林啊,我们还能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诗人被这片枫林深深地吸引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师:有了想法,可以轻轻地和同桌说一说。(生自由交流。)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从“停车”这个词中回答

师:为什么这么说呢?

生:他特意把车停下来,来欣赏这片枫树林。

因为喜爱这深秋的枫林,所以诗人才停下车欣赏。

站在山上,他远远欣赏着这漫山的枫林,如一片红霞,这真是“霜叶——”诗引读。

站在枫林里,置身于这一片火云之中,都舍不得挪开眼,不禁感叹“霜叶——”

站在枫叶下,一片枫叶飘飘悠悠落下,像一只美丽的红蝴蝶,他诗兴大发“霜叶——”

无论走近,还是走远,无论在高处还是在树下,这枫林都让诗人深深的陶醉了。让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读出诗人陶醉的感觉。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这些景物都浮现在我眼前。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将整个画面描述一下吗?

生说诗意。

(三)悟诗情

1、读《山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感受到,寒山石径很美,可诗人不曾停留,白云人家很美,可诗人不曾留恋,二月春花更美,可诗人独爱霜叶,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霜叶像晚霞,非常美丽。)

2、师:可我们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霜叶的爱,不仅仅是一种喜爱,更可以说是一种偏爱,一份挚爱。难道这仅仅是因为它的颜色艳丽吗?

生:不是

师:那又是什么呢?

生:(因为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所以诗人喜欢它。)

师:你想想,二月花有春风的吹拂,春雨的滋润,春晖的照耀,霜叶它有这些吗?它所有的只是萧萧的秋风,瑟瑟的秋雨和那如雪般寒冷的秋霜呀。从这儿你又能体会到点什么呢?

生:从霜叶的精神上回答(生命力顽强等)  所以作者热爱这不畏严寒的霜叶,热爱这充满生机的秋天。

3、师:这充满生机而又顽强的枫叶,我们怎能不去记住它呢?我们一起动动脑记住这首诗吧。

三、课外拓展

1、杜牧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是位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我们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独有钟情,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回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领会,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仅以这一首诗例外,因为它不仅幽美清新,也让我们看到了不畏严寒、生机勃勃的霜叶,更让我们走进了大诗人杜牧的精神世界。

2、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描写过秋天,在每个人的眼中秋天的景色各不相同,所传达出的情感也不相同。

出示:

A、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枫桥夜泊》唐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两首同时描写秋天的古诗,在与我们今天学的《山行》比较一下,你发现了这三者之间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地点相同:在外地,写的是秋天

不同:描写的对象不同:霜叶、秋雨、秋夜

      所表达的情感不同: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思念、内心的一种忧愁。

4、总结:一切诗境皆心境。不管是李商隐听雨的秋夜,还是张继的夜半对愁,或是杜牧的满目红叶,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情感。所以学习古诗,我们既要有发现美的眼睛,还要有细腻的情感体验。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去感受他在秋夜中的那份愁绪。

 

板书设计:    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心中有爱

           枫林  霜叶                眼中景美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