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以及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扎扎实实开展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全面提高本小组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一切从学生出发,以提高课堂质量为核心,深入开展教学研究,确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我们组的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有新的突破。
二、本组情况分析
本组教师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如何发扬老师的特点,扬长避短,如何能让自己在新一轮的教学中能够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是全组教师要做好的工作重点。
三、具体工作:
1、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写字习惯,培养听、说、读、写的习惯。
2、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渗透趣味性,活化教学内容。通过穿插游戏、编儿歌等形式,让学生在动中学、趣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识字教学实行认写分开。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放手让学生借助图认字、猜字、游戏识字等方式,恰当地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让学生自己寻求认字方法,使学生从过去的繁重识字负担中解放出来。在写字教学中,要指导孩子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把握好汉字的结构。在阅读教学中,随时把握时机,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的环境,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3、继续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潜心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和要求。要继续努力将教改基本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整合优化教学过程。确立以研究促发展的意识,通过举办不同层面的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多评议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动中发现、研究、解决所遇问题。要切实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继续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推进与反馈。
4、帮助教师树立成果意识和竞争意识,积极参加校组织的教研活动,组织开展组内听课、评课、论坛等活动。积极撰写教学随笔、反思课堂教学得失,研究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奖券激励,言语鼓励,肯定评价等),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喜欢识字。让教师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
四、一年级备课组活动内容安排:
周次 | 内容 | 负责人 |
1 | 制定计划,安排集体备课分工 | 高玉莲 |
2 |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 朱文波、高玉莲 |
3 | 理论学习 | 高玉莲 |
4 |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 朱文波 |
5 | 理论学习 | 高玉莲 |
6 |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 戴丽琼 |
7 | 理论学习 | 朱燕 |
8 | 集体备课《识字7》 | 朱文波 |
9 | 听课评议 | 高玉莲 |
10 | 集体备课《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 | 戴丽琼 |
11 | 听课评议 | 高玉莲 |
12 | 听课评议《水滴的旅行》 | 王小娟 |
13 | 集体备课《团团和圆圆》 | 高玉莲 |
14 | 教研活动 | 朱文波 |
15 | 听课评议 | 高玉莲 |
16 | 理论学习 | 高玉莲 |
17 | 集体备课 | 朱文波 |
18 | 安排期末复习计划 | 高玉莲 |
19 | 理论学习 | 高玉莲 |
20 | 期末复习 | 高玉莲 |
五、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表(2017.2~2017.6)
日期 | 教学内容 | |
1 | 2.13—2.19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识字1、识字2 |
2 | 2.20—2.26 | 识字3、识字4、练习1 |
3 | 2.27—3.5 | 课文1、课文2、课文3 |
4 | 3.6—3.12 | 课文4、练习2 |
5 | 3.13—3.19 | 课文5、课文6 |
6 | 3.20—3.26 | 课文7、练习3、课文8 |
7 | 3.27—4.2 | 课文9、课文10 |
8 | 4.3—4.9 | 清明放假、课文11、练习4 |
9 | 4.10—4.16 | 识字5、识字6 、识字7 |
10 | 4.17—4.23 | 期中复习、期中考查 |
11 | 4.24—4.30 | 识字8、练习5、课文12 |
12 | 5.1—5.7 | 五一放假、课文13、课文14 |
13 | 5.8—5.14 | 课文15、练习6、课文16 |
14 | 5.15—5.21 | 课文17、课文18 |
15 | 5.22—5.28 | 课文19、练习7 |
16 | 5.29—6.4 | 端午放假、课文20、课文21 |
17 | 6.5—6.11 | 课文22、课文23 |
18 | 6.12—6.18 | 课文24、练习8 |
19 | 6.19—6.25 | 期末复习 |
20 | 6.26—6.30 | 期末复习、期末考查 |
六、一年级备课组听课安排表
周次 | 执教者 | 执教内容 |
九 | 朱文波 | 《识字7》 |
十一 | 戴丽琼 | 《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 |
十二 | 王小娟 | 《水滴的旅行》 |
十四 | 高玉莲 | 《团团和圆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