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转变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莫金霞

芙蓉小学校本培训学习体会

   

戴丽琼

年级组

低年级组

学习时间

2016.12.13

学习主题

教师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转变

学习体会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

一、新课程理念只有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才能得以有效落实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人的一切行为受理念的支配。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也是如此,理念不转变,行为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因此建立新的课程理念,是新课程实施的首要任务。但是,仅有理念的转变是不够的,必须有相应理念下的行为转变,行为不转变,理念就失去了归宿和落脚点。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行为体现出来。教育理念的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行为的转变中进行。因此,可以说教学理念的落实是通过一系列教学行为转变进行的。所以要成为一个好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首先要有先进的理念,而后要有相应的行为与自己的理念相结合。

二、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前的准备、课堂的教学与课后的反思等教学环节。因此,教学行为的转变不能仅仅体现在课堂的教学中,还要体现在课前与课后等教学环节之中。

(一)课前教学行为的转变

1、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体现多维性

2、要开发教材及其它课程资源     

3、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已有经验,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教材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供一种媒介物,新课改教材的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现代社会的风貌,展示科技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往的能力。新教材信息丰富,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利用这些素材创设学习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

(二)课堂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课堂教学要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学会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继而思考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培养敢于发表不同意见的能力;引导学生反思。只有教师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后,新课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课堂上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教学过程要体现计划性生成性的统一

新课程要求教师设计与实施应该是计划性生成性的统一,强调教学过程的动态性与生成性。只有当可能性与现实性、目的性与过程性、计划性与变化性有机地整合到一块的时候, 才能产生真实、有效甚至超出预料的结果。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