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理念 教学行为的转变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8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莫金霞

芙蓉小学校本培训学习体会

   

岳晓春

年级组

四年级

学习时间

11.8

学习主题

教师教学理念 教学行为的转变

学习体会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它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本专题重点介绍新技术开发区课程下教师教学行为在三个方面的重要转变:(1)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转变;(2)由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3)由传统的静态知识占有者向动态的研究者转变。

实现教师角色与行为转变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创设有利于于学生活动交往的学习环境:一是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在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解决“认知不平衡”,进而不断改善、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且在认知发展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二是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师生共创共生、合作交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外部学习环境,支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促进新意义的生成,使整个教学过程从始至终呈现着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息,在合作交往中获取知识技能、学会学习,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依据专家分析,一是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教学中的各种情况,设想下一步如何组织、指导学生学习。二是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适当方式的设计,给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能力,注意指导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研究型教师需要教师首先具备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具备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要具备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的能力。其次,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的弊端,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变。总之,教师要成功地完成教育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坚持在实践中学习、研究、改进,坚持不懈地对自己的知识、观念进行更新、重组,使自己永远成为适应时代的研究型教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