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看课程改革学习体会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13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莫金霞

芙蓉小学校本培训学习体会

   

杨洁

年级组

五年级

学习时间

2016913

学习主题

通过教学行为与学习方式的转变看课程改革

学习体会

在新的课程中,不仅学生会受益一生,老师也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那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到底要发生那些转变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收获。

一、教学从“主体失落”走向自身觉醒 

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同学生以课堂为主要方式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统一起来的活动。教师需要面对复杂而多变的事件,同时调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进行创新工作:学生则面对各种不同信息的刺激,进而梳理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建构属于自己的世界。新课程改革之前,书本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学生成了被动吸收的学习机器。“主体失落”的教学已失去了教学的本来面貌与意义。 

(一)教学觉醒意味着教学主体的回归      

    (二)教学觉醒意味着教学过程是一种对话       

二、教师从“代理人”回归自主 

以赫尔巴特主义为代表的传统教学,人们习惯的理解为教师中心主义,教师具有绝对的自主性与主导性,但事实上,这种教学方式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只能束缚在学科课程。教师作为教材的代理人,他们本身就被压迫,与此同时利用角色压迫学生,教师的自身主体的解放同学生的主体解放同样重要。

   (一) 教师自主首先在于他是课程的开发者   

   (二)教师自主的同时在于他是反思和探究的主题       

三、学生从边缘进入中心地带 

长期以来,学生被看做是被教育被塑造的对象,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处于教育的边缘。同时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长期受到行为主义学习观的统治,将教育的重点全部放在了行为反应与调整环境来改变个人行为,将教育看作是一种达到完成目标的手段程序,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被边缘化。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程的改革,发现学习是学生基于学生本身自我认识、态度、兴趣、价值观等的自我认识以及重新建构的过程。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学生必须也必然会将从边缘拉回到中心位置上去。 

(一)学生进入中心需要教学回归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随着教育的具体化,我们通常会按照成人社会的生活规划方式来规划学生的学习,使得学生在入学第一天起就远离了现实的生活,而进入到一种不真实的生活学习环境当中去。

(二) 学生进入中心的同时需要建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教育学中都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爱好,这种兴趣爱好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有效的引导,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而服务的课程理念才能成为现实。通过进行多元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借助学生的这个强烈心里来拉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真正达到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意义。   

教学觉醒意味着作为学习主题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学必须关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了解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提供了理论基础。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能,即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或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加纳德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职能,智能之间的不同表现出个体间的智能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研究学生的学习拓宽了视野。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对待学生的过程中要应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来辅助教学。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需要教师通过转变学习式来实现教育的目的。教师通过关心学生、是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水平,已达到学习方式的转变,完善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

一、自主建构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    

三、问题探究学习 

新课程改革实施了许多年,在不断学习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反思与探究创新。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其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要完成相应的转变,教师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环境。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