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特色和育人目标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实施的原则,实施校本课程教学。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
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根据学校地处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事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我校的传统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自主开发的适合我校的课程。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提高课程的适应性和实效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兴趣和需要,适应学校、社区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条件,也为学校培植办学特色创造条件,有利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我校校本课程集中体现“和美教育”的理念,主要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
三、课程内容 :
主要有分学校篇、家庭篇和社会篇。
四、主要措施
1.新教学理念做引领,指导具体活动实践
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树立大教育观,用大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要树立十种新型的教育观,即新型的教师观;新型的教学观;新型的学生观;新型的质量观;新型的课程观;新型的人才观;新型的教学方法观;新型的过程教学观;新型的教学手段观;新型的终身学习观。
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使教师掌握新课改理念,树立新课改意识,及时捕捉信息,开阔视野,寻找差距,完善自我,提高素质,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做好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合理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的空间,要想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人尽其才,各尽其能,对会教能编的教师进行分工合作完成各年级的教材编写。同时,要研究制订校本课程评价标准。采用恰当的行政手段,确保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每一位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者。
五、具体课程安排:
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周2课时。
六、具体活动
九月份:
1、制定本学期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计划,调整本学期开发的校本课程科目。
2、任课老师学习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纲要,安排好三大模块生命教育教育内容。
十月份:
1、校本课程培训。
2、各任课教师制定本学科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十一月份:
1、出一期和生命教育有关的黑板报。
2、校本课程研讨活动— 征集优秀校本课程教案。
3、检查课程常规的实施情况。
十二月份
1、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课堂展示。
2、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一月份
1、校本课程评价——学生问卷、教师自评。
2、整理各种档案资料。
3、总结本学期工作。
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全方位、多渠道的实施生命教育,实现了理论与实践
的相互统一、学科教学与专题教育的有机结合,使得我校的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我们也认识到,在生命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缺少与社区、家庭的互动,没有充分发挥好社区、家庭的作用,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生命教育有效性。今后,如何实现社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互动,将成为我们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