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总结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8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刘丽萍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总结

刘丽萍

 

我们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学科在学校教研组中也是一个人员众多,力量强大的教研组,我们大部分人员是班主任,担任语文、数学等主课的教学,因此教研活动的时间相对是比较紧张的,但我们还是以区教研室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本学期,我们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领会课程标准 实施课题方案

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因此,只要处理好“玩”与“学”的关系,就能充分体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我们反复品读了新课程的性质、基本概念、设计思路及教材的编排,确立了课题研究的主题:自由是学习的形式,自主是学习的归宿。并围绕主题,拟订研究活动的方案:(1)每位教师上好一堂“三优课”,共同研究教材与学生,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共同剖析得与失。(2)要求教师互听随堂课,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并认真写好教学心得、案例分析与反思及教学、经验总结等。

二、整合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空间

“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学生”。这是新课程关于“生活”的理念,在教学中应树立一种“新的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观念。教材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从“科学世界”走向“生活世界”。 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才能使课程变为学生自己的课程,唤起学生的自我需求,以自己的方式对教材进行诠释、理解、改造和重组;发挥同伴的合作交互作用,通过师与生,师生与教材的沟通、对话与应答,共创共生、求异创新。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处理教材时,不仅仅把目光局限于室内及教材,而是转向室外,转向生活;既注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视为素材库、信息源,或是知识探索的起点,由此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 加强理论学习,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

本学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抓好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让<品德与社会>教学“活”起来》、《如何提升品德教学有效性》、《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等文章,并做了学习反思,通过系列学习,老师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更有助于平时的品德教学实践。

四、抓好教研工作,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我们在期初制定好学期工作计划,平时经常对照检查,切实加强品德教研组建设,以点带面,提高面上的课堂教学质量。平时通过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创造型组织。健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备课时力求做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等,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研讨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法、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这学期学校迎来了武进区督导评估,陈丹君执教的《长征》获得了领导的好评。

五、认真参加听课活动,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外出听课是学习研讨的好机会。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听课和听课后热烈的讨论评课,使我们又学到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使我们组的老师在今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运用,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提高。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务实工作,期待更大的进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