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读书要点随想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5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莫金霞

 

花花绿绿的图片,个性鲜明的文字,别出心裁的观点,《哪有没有时间这回事》这本书颠覆我对时间的认识,毁了我对时间安排的“三观”,作为教师,在教会学生安排时间之前,必须要学会自己安排时间。尤其在这个信息时代,学习时间见缝插针,生活时间更是随机变动,这就是需要时间碎片化。我也来碎片化整理一下我的所得要点,红色字体表示重要,绿色字体表示赞同,黑色字体充数。

现在结合自己的实际,梳理一下我对这本书的脉络认识:

chapter1 初级技能

头天晚上确定靠谱的起床时间,设定wake闹钟和up闹钟

为清醒行为做准备,让它们更容易发生

安排好早起后要做的事情,事先过一遍;早起后可以做任何事情,有趣的喜欢的事情

早到学校早开工,干一天中最揪心且只能独自完成的工作:

督促:对学生,询问他们学习作业工作状况,明确截止时间,把压力传递给他们

错峰技巧:调整一天时间段的安排,以此获得更高的效率、更主动的状态和更高的质量

实际上放学留生加班的效率极差,原因就是看似时间宽裕,但其实自己苦了,学生疲了,家长骂了。

不要被你所追求的任何东西全部占据,得给自己划出一块儿自留地,让工作远离它。自留地是你最值得珍视的幸福时光

晚上可能并不是继续完成任务的最佳时间

晚间功能:①享受家庭生活;②放松和促进睡眠;③准备明天

准备明天:查明天天气;思考日程和任务安排

每天以洗澡为起点,开始自己的睡前程序。洗澡后,进入没劲儿但充实的晚间时段,和家人朋友交流、听音乐、读书、冥想打坐、适度锻炼等放松且不亢奋的事情。

问题的解决之道不在此刻,而在起点

chapter2 进阶技能

【帮你告别无所事事的碎片清单】

记录原则及要点:

what:记录一切未尽事宜

when:念头产生后立刻记

where:最随身最方便最顺手的工具

how:用最简短的词语忠实记录原始信息

why:大脑不靠谱,会忘/多想/焦虑/不当事儿/否定……不给它机会

新的工作模式:打太极。任何执行计划之外的时间都是碎片时间:可以发呆、做随机之事、制定计划

清单中六种事情:不做、以后做、现在做、排期做、找人做、怎么做

新学期开学事情众多,只有在清单中罗列好事情的轻重缓急才不至于被琐事烦恼,一件一件有序完成,等勾勾全部打完,事情烟消云散。

容易出现的问题:任务安排过量、欠缺相关知识/技能/经验、硬任务/小任务搭配不合理、意外干扰、变化多端、不会沟通谈判/协调配合

任务清单必须包含有效思考,列清单方法要得当,这是“计划力”

计划力建立在对自己和任务都有足够充分的了解和足够可观的评估之上

有效的计划一定是包含了对于任务执行过程的思考。通常人们都倾向于在执行任务时才被迫思考过程,如此一来执行时的负担就太重了

天平左计划,右执行。如果计划简单,重压在执行,人们就容易焦虑、拖延、耗费时间

有效思考:指的是把执行任务时关于过程的思考由执行端放到计划端,从而实现平衡

计划时思考过程,执行时边做边思考细节

每日任务清单上任务与任务之间的关系:凭借自己的自然感觉,而非道理、原则、优先级的排布,计划和执行时都如此

做任务计划时,对任务过程的有效思考对于促进专注非常重要

分心的头号罪魁:环境刺激。

一旦意识到自己要走神,就立刻跳出当前的状态去干点别的吧,你无法一直逼迫自己专注

【把自己缕清楚】

主动打卡是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察方式,而且简单有效

当你要培养某个好习惯时,只打钩不打叉。没有必要关注失败,而应关注自己的进步打卡/签到/做记录是培养习惯的习惯,是坚持做到某事的最重要技巧,学会反思,反思的法宝就是写日志

如何记碎片化的日志(晨间日记)?事件、思考与感受、特定领域、成长与成就、日程安排

chapter3 高级技能

【逆“习”思维】

有三点看不到又极其本质的不同影响了人们坚持习惯:对习惯的理解,对习惯培养过程的理解,对不同方法在不同阶段正副作用的理解

概率思维是人类认知的死穴。概率就是不计较一天两天的得失,要把自己的情况放在更长的周期内去观察。概率就是你习惯培养的成绩

任何习惯都必须把它定义成可操作的行为,这样才能开始,才能观察,才能打卡,才能坚持

当我们谈坚持某种行为习惯时,其实我们是在谈坚持为它创造条件:时间、地点、物品、环境、身心、他人

谈坚持,坚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正确的过程

整个习惯培养过程并不是简单地线性重复,而是在有机地变化,需要你不断地自我调整,环境变了你不变,肯定会被淘汰

行为改变的极端性理论:无知状态;探索尝试期;行为固化期;习惯稳定期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习惯】

在探索尝试期努力地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任务不是傻傻地坚持某个行为,而是发现适合她且更可能成功坚持的行为

不做某事就要找到一个更为积极的行为去替代,你唯一能采取行动的是行动,你无法“不做什么”

你必须为你想培养的思维习惯找到具体的语言,坚持使用这样的语言和他人、和自己对话:问题?办法?选择?代价?行动?

专治碎片化综合症:经常做出微笑表情;经常用愉悦的语调说话;经常舒展自己的身体;经常关注自己的呼吸,加深,放慢

任何时候,无论你是否已经确定了自己的习惯,都请尽可能地去找在该习惯上做得好的人请教。明确方向、排雷、甚至操作步骤……

偶尔一次回到旧的行为习惯中并不意味着失败,它只是在提醒你还没练到家,习惯行为发生的概率则告诉了你现在的成绩如何

惰性不是前进的障碍,诱惑才是真正的敌人。(潘忱俪)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