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7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莫金霞

当在几年前春节联欢晚会上听到王铮亮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时,我心里顿时一阵颤抖,我不由得问我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难道正如朱自清所说的:“当我洗脸时,时间从指缝间溜走,当我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要抓紧时间”我暗暗对自己说。可这想法转瞬即逝,之后仍然我行我素,继续任由时间的溜走。今年学校组织我们读《哪有没时间这回事》,这本书猛如一棒打醒了我。纪元老师的“有梦想,没时间;想太多,做不到”道出了我们大部分人的心声,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患了纪元老师所说的“碎片化时代综合征”。 我们经常抱怨说自己在学校要上课、备课、批改作业,回家要操持家务,哪有时间去提升自己,总觉得自己被杂事打断。其实,这并不能怪别人,是我们自己没懂碎片化时代的正确打开方式。纪元老师说:时间碎了,你应该跟着“碎”。

    纪老师在书中提出“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七情,有六欲,在你工作时被亲人、上司打扰,你能告诉他们‘不,我现在有更重要的工作”这样的话吗?显然你会放下手头的事。相信我,只有机器人才会按照优先级做事情呢!’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完成制定的任务呢?这就要碎片化专注。人玩游戏很容易投入,是因为它有逐步提高的目标,有规则,所以确定相应目标是投入的重要保证。在美国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当中,提到“任何事情都有两次创造,一次是智力创造,一次是体力创造”。 这句话的寓意是很深刻的。它提到了“智力创造”,并且把“智力创造”放在了“体力创造”之前。而多少人并不重视行动前的“智力创造”,没有先想后行,先思后做,而是只想“体力创造”,拿起事情就立刻干?没有思考为先,很容易把人整累,回馈也小。所以,行动之前,要腾出时间,对要做的事情掂量掂量,算计算计。就像射箭,在拉弓射箭之前,你还要再静心瞄准红心才放出箭。思考为先,就是瞄准红心的那一步。专注就是要做到大脑中的思考过程没有被割断。如果能用笔来代替思考那么就向成功又迈了一步了。

作者说: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最自然的自律力量,这个力量的成长需要愉悦心情,不要自我折磨,要放松,不要拧巴!希望自己能享受这自律的力量。(刘丽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