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记录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9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陆叶

 

时间

5.29

地点

和善楼会议室

主持人

单雪莲

参加人员 

一语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记录

业务学习:《闫学:语文就是人“道”》

作为一个长期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跋涉的教师,我曾经在心里无数次地追问自己:语文的“道”在哪里?

如果我们承认世界上有绝对的真理,那么,思考便成了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反之,如果我们认为真理的存在缘于人类认识的局限,那么,思考就成为突破局限的一种必然选择。

那么,回答“语文的‘道’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在思考中追寻真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会思考的教师都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答案;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有希望最终穿越那片复杂的“思辩之林”,从而达到语文的单纯,找到语文之“道”。

毋庸置疑,不管学习哪一门课程,都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也就是说,一个教师,不管隶属何种教学流派,也无论所持任何教学主张,语文教学都应该是心中有“人”的教学。那么,从这个意义来说,语文之“道”归根结底就是人“道”。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学会言语。学习语言不仅学习语言的外在形式,还包括学习语言承载的内容。学会言语,不仅是学会外部言语,即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还包括学会内部言语,即学会用语言来进行思考。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语文绝不仅仅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极为广泛的范畴,而这个范畴的中心又无疑是“人”。

由人“道”我想到了一些关键词:感恩,同情,热爱,悲悯……从人“道”这个原点出发,我们可以寻觅到很多与人的生命成长有关的因素,这是一个无限开放阔大的空间。但仔细想来,在所有与人的生命成长有关的因素之中,总有一些核心的最基本的要素,它们超越了时空,超越了民族,超越了一切人为限定的范畴,比如:爱,生命,童年,友谊,文化……我想,语文之“道”也应在此。

在当下,没有什么比能让孩子活在现在更为重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尽管人们所生活的时空各有不同,却无一例外地拥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我们心灵的故乡,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这个时期一去不再来。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以快乐、自由来填充,以快乐、自由为标志。

那么,作为承载人类文化和生活经验的语文,面对正处在童年阶段的孩子,教师就不能在这样的权利面前背过脸去。由此,感悟童年、抒写童年应成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童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大量收录了表现童年生活的文章,如《“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如《窗前的气球》、《蓝色的树叶》等等。在教学中帮助孩子放飞心灵的自由,感受童年的快乐,从而获得人生的启迪,是教学的必须,更是童年的权利。

语文课,也应该如陶公所说,实现“五个解放”,以创造儿童的乐园,还给他们童年应有的权利。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小学语文是童年的语文。

 

 

时间

6.5

地点

和善楼会议室

主持人

单雪莲

参加人员

一语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记录

业务学习:《周益民:诗化语文教学》

周益民的课堂总是弥漫着浪漫的气质和宗教的情怀。在他的世界中,我们每每获得的绝不仅仅是视觉和情感上的审美享受,更打动我们的,是在他的课堂和文字当中充盈着的思想的力量。周益民的世界,不就是他这么多年来致力于儿童阅读探索和推广的路程中绾接、维系和铺展起来的,一个无法穷尽的意义的世界?周益民的世界对我的吸引,正是这种未知和惊异带给我的好奇和求索的冲动。

一、童年的语文,给儿童一个的基点。

周益民曾说:任何一种教学追求,其逻辑起点都应该建立在对儿童的认识上。综观周益民的诸多课堂,我们不难体察出他对儿童深刻的理解。在周益民看来,儿童,不仅仅是人必然走过的一个初始阶段,不仅仅是人走向成熟的一个心理过程;儿童,那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独具特色的美妙世界。在儿童的世界里,花鸟虫鱼是他们的玩伴,会与他们倾情会话,日月星辰是他们的朋友,会同他们一道浅吟低唱,一切在成人眼里没有生命了无用处的东西,在他们的眼里都有了生命,一旦别离都会那么恋恋不舍。儿童是诗,诗是儿童;童年如诗,童年如花,周益民的课堂,何尝不是业?

二、精神的语文,给儿童一种的力量。

周益民的诗化语文,是他对语言与人关系的思考之后的诗性回应。人类创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把握自身与世界。周益民以他坚实的课堂行为自觉肩负起儿童精神成长的任务。周益民常常通过精心筛选的文本和精心预设的话题让他的教学充满了思维的力量。他总是在他如童话般的课堂中让孩子们诗意地生活,理性地思维,从容地选择。例如周益民在《逆风的蝶》一课风起云涌,步步紧逼的追问中,小蝴蝶们毅然而然地选择了勇敢,选择了爱,也得到了爱的力量;《皇帝的新装》一课的教学,体现着他穿越谎言的迷雾,抵达真的世界的努力;他执教的《这里有个颠倒的世界》更是对童心遮蔽展开了强有力的颠覆。从来如此,便对吗?老鼠与小猫就是天生的宿敌?乌鸦天生就是愚蠢的代名词?在大狼面前,小羊只有被吃的份?还有那一大堆理所当然的量词、动词的搭配?这个世界多些可能而不是全是一元那该多么好玩多么美妙?在诗化语文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周老师的话题设计远离了琐碎和平庸,而直接把对话的向度指向人物的内心,情感的深处,思想的激荡点,从而使得对话具有相当的震撼力。

三、课程的语文,给儿童一个的方向

教育服务的产品不是学生,而是课程。有人说:周益民的教学指引着未来语文教学的方向。这个方向我认为便是从课程的角度而言的。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应该是是用教材教语文,而不是相反。周益民更为可贵的便是他强烈而全面的课程意识。孩子们精神成长需要的,就是他要提供的。因此,周益民既执教了像《半截蜡烛》《去年的树》《鹬蚌相争》《只有一个地球》等教材中的文本,更多的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儿童文学,构建起了初成体系的儿童民间文化阅读系列课程。我们不难发现,周老师选择教学文本(课程教学的首要一环),是严肃而认真的,他的深思熟虑正如梅子涵教授说:作品的诗意,首先是这个故事本身是诗。我们讲文学作品的诗意,我们首先应当去看这个作品里的精神,而不是字句。周益民的努力,让他的课堂真正超越了课本,超越了课堂,他的语文课,真正指引着未来语文教学的未来――那也是孩子们精神成长的方向。

 

 

时间

6.12

地点

和善楼会议室

主持人

单雪莲

参加人员

一语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记录

听公开课《小壁虎借尾巴》。

各听课老师交流心得。

张玉娟:张老师在语文课上切实促进学生的发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一堂好课要全员参加、以学生为本,实现有效交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张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她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全程全员参与学习活动。

陆韵艺:一堂好课要充满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反馈。课堂上张老师充满了鼓励的语言,及时纠正学生的发言中不规范的语言,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的精彩用语,进行恰当的点评,既鼓励了学生又给予学生信心,显示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显示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陆叶:在总结全文,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时,教学效果要求实而不求全。教师让学生说说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如果仅仅只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作用还是没有体现语文课的特点,张老师让学生模仿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句式说一段话。这样的拓展增加了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获得成功的快乐。

顾新亚:张老师的课堂,反映了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在课堂上有较长时间的且有实际意义的学生活动;教师富于生动而富于情趣的教学语言,这样的课堂常常有亮点。张老师的课一贯地大气沉稳,内容丰富,落落大方的教态、丰富的体态语、对学生亲切鼓励的语言、自然优美的过渡以及整堂课的设计都着实显示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时间

6.19

地点

和善楼会议室

主持人

单雪莲

参加人员

一语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记录

总结得失,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时间

6.26

地点

和善楼会议室

主持人

单雪莲

参加人员

一语备课组全体成员

活动记录

学期总结,准备期末考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