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研究决定,于3月30日上午第三节课由高丽芬老师执教公开课《认识年、月、日》,希望每位教师准时听课。
2018年3月29日
认识年月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你出生的具体时间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
板书:年、月、日
这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我们的生活就是在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中度过的,这样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让小朋友一点一点成长起来。
那年、月、日是怎样确立的呢?年、月、日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年、月、日。板书认识
(二)、交流共享
1激活经验
你对年、月、日有哪些了解?学生谈谈看法。
2教学例1。
拿出2014年年历,说明这是2014年年历。
(1)观察这张年历,你看到了什么?(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你能在上面找到你的生日吗?圈出来,全班交流。
师说明:年历通常是按月份排列的,每个月的所有日期都排在同一张卡片里,这张卡片就是该月份的月历。每张月历上的汉字数表示的是星期数 ,同一竖行的星期数是相同的。
我们说的生日是公历日期。
刚才我们在2014年年历上找到了你的生日,你还能找到1月1日元旦吗?儿童节呢?12月31日呢?请你圈出来。
交流。
像这样从1月1日起,一天天,一月月到12月31日,这么长的时间就是一年。
你还能从这张年历上知道些什么?继续观察,同桌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一年有12个月,31天,30天,28天
每个月有多少天呢?
(2)学生分组探究课前准备的2014年年历,把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填入下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天数
小组交流。
学生在独立观察、思考、统计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
指名展示统计结果,教师相应板书。
讨论:观察2014年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介绍: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引导: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口答,教师适时归纳。
①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③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3)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①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②拳头记忆法:(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③儿歌记忆法:
a.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接下来的挑战有信心吗?
师报月份,如果是大月,学生大拇指朝上,是小月大拇指朝下。
生日是大月的学生请起立;生日是小月的请起立;两次都没有起立的请起立;为什么你两次都没有起立?
2.试一试。
提问:2014年全年有多少天?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指名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预设:
方法一: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31×7+30×4+28=365(天)
(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
小结:2014年全年有365天。出示板书
三、练习
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具体日期,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交流并说说是星期几?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你还知道中国的哪些有纪念意义的节日?
2.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说说分别是星期几。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先填空,再集体交流,最后订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年历,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5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6题。
校队,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