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通知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深入课题研究,现定于5月23日举行高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请各位数学教师务必准时参加。
具体安排:
午别 |
时间 |
节次 |
课题 |
年级 |
执教 |
地点 | |
上午 |
8:50~9:35 |
二 |
《图形与位置总复习》 |
六(3) |
朱爱芬 |
本班教室 | |
下午 |
2:30~3:10 |
集中评议 |
会议室 | ||||
武进区芙蓉小学
2016.5.20
附件二:
《图形与位置总复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下P99~100“整理与反思”“练习与实践”第1~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不同方法,体会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运用确定位置和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
2.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进一步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几何直观、形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成果,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知识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回顾揭题
谈话:这节课我们对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应用学过的知识确定位置,了解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加深对方向、距离、位置等知识的认识。
2.回顾内容。
(1)引导:大家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
全班汇报,相互补充,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提问:这些确定位置的方法,哪些方法主要确定物体的所在方位、方向?哪些方法能确定物体的精确位置?
(1) 提问:在应用这些方法确定位置时,还应用过哪些知识?
二、梳理应用
1.用方位确定位置。
(1)用上、下、前、后、左、右确定位置。
提问:你能用上、下、前、后、左、右来确定我们教室里的一些物品的位置,说说谁在谁的哪一面吗?
学生交流,说出一些物体的位置关系。
(2)用“第几个”确定位置。
引导:如果把我们的位置按顺序把竖排看成第1排、第2排……每排从前往后按第1个、第2个……的顺序数,想一想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坐在第几排第几个?还能说出第几排第几个是谁吗?
说明:我们用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这样的方法也可以确定位置。
2.用方向、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1)出示“练习与实践”第1题的平面图。
引导:仔细观察有哪些景点,自己先想一想,你能用学过的哪些方法描述这些景点的位置?
提问:你能用哪些方法说明这些景点的位置或景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2)用方向确定位置。
提问:孔雀园在大门的哪一面?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提问:孔雀园在大门的北门,反过来说就是大门在孔雀园的南面。
你还能说出哪个景点的哪个景点的哪一面?
指名交流,集体评议。
(2) 用数对确定位置。
提问:猴山的位置怎样用数对来表示?数对(9,3)表示的什么意思?
提问:你还能用数对表示哪些景点的位置?请大家来说一说。
(4)用数对和方向描述路线
①先每个根据数对表示的路线按顺序确定小华游览的景点,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小华游览景点的顺序。
②要求学生设计一条不同的游览路线,用数对记录下来。
交流学生设计的游览景点,结合指名学生说说依次经过的景点。
3.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1)出示“练习与实践”第2题平面图和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在书上。
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思考的,实际距离是怎样计算的。
(2)出示“练习与实践”第2题的第(3)题。
学生读题,独立在书上完成。
集体交流,呈现学生表示出的百货大楼和图书馆的位置,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复习路线图的运用。
出示“练习与实践”第3题。
提问:从路线图中看,有哪些站点?你能举例说说相关站点的位置关系嘛?谁来说一说?
引导:你能说说从红梅新村到淮定桥的行驶方向和经过的站点吗?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三、综合运用
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
提问:谁来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有哪些旅游景点?
指名学生说一说,确认旅游景点。
提出要求:小组合作,一部分同学板演外地客人,其他同学试着介绍家乡的位置、旅游景点,以及游览路线。
小组合作表演。
指名部分小组上台说一说,其余小组评价。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小学阶段学过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你的收获有哪些?还有什么感到困难的地方吗?
附件三:
芙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时 间 |
5.23 |
班级 |
六(3) |
学科 |
数学 |
教师 |
朱爱芬 | ||
内 容 |
《图形与位置总复习》 |
课型 |
新授 |
评 价 等 次 | |||||
一 级
指 标 |
二 级 指 标 |
A |
B |
C |
D | ||||
10 |
8 |
6 |
4 | ||||||
(一)
目标明 10% |
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和谐教育的理念,满足不同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
√ |
|
|
| ||||
(二)
过程优
70% |
2、教学设计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密切配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
√ |
|
|
| ||||
3、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呈现方式科学,操作演示正确,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容量、密度适宜,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的和谐。 |
|
√ |
|
| |||||
4、有效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做到学习与方法的和谐。 |
√ |
|
|
| |||||
5、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健康学习的心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节律和谐。 |
|
√ |
|
| |||||
6、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
√ |
|
|
| |||||
7、反馈、矫正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做到师生交流的和谐。 |
√ |
|
|
| |||||
8、仪表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和谐可亲,板书工整。 |
√ |
|
|
| |||||
(三)
效果好 20% |
9、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学习主动、有效。 |
√ |
|
|
| ||||
10、各层次学生都能个性发展,“三维”目标达成度高。 |
|
√ |
|
| |||||
简 要
评 语 |
这节课朱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亲切生动的谈话及学生熟悉的图片引入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生动的对话活动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了本课的学习。 |
总分 |
|
94 |
|
评课时间:2016.5.23 评课人:陈芳
芙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时 间 |
5.23 |
班级 |
六(3) |
学科 |
数学 |
教师 |
朱爱芬 | ||
内 容 |
《图形与位置总复习》 |
课型 |
新授 |
评 价 等 次 | |||||
一 级
指 标 |
二 级 指 标 |
A |
B |
C |
D | ||||
10 |
8 |
6 |
4 | ||||||
(一)
目标明 10% |
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和谐教育的理念,满足不同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
√ |
|
|
| ||||
(二)
过程优
70% |
2、教学设计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密切配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
√ |
|
|
| ||||
3、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呈现方式科学,操作演示正确,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容量、密度适宜,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的和谐。 |
|
√ |
|
| |||||
4、有效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做到学习与方法的和谐。 |
√ |
|
|
| |||||
5、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健康学习的心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节律和谐。 |
√ |
|
|
| |||||
6、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
√ |
|
|
| |||||
7、反馈、矫正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做到师生交流的和谐。 |
√ |
|
|
| |||||
8、仪表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和谐可亲,板书工整。 |
√ |
|
|
| |||||
(三)
效果好 20% |
9、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学习主动、有效。 |
√ |
|
|
| ||||
10、各层次学生都能个性发展,“三维”目标达成度高。 |
|
√ |
|
| |||||
简 要
评 语 |
朱老师能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借助直观图形,充分让学生观察交流,同伴互动获取新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人人动手动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操作等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复习。 |
总分 |
|
96 |
|
评课时间:2016.5.23 评课人:邹彩虹
芙蓉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时 间 |
5.23 |
班级 |
六(3) |
学科 |
数学 |
教师 |
朱爱芬 | ||
内 容 |
《图形与位置总复习》 |
课型 |
新授 |
评 价 等 次 | |||||
一 级
指 标 |
二 级 指 标 |
A |
B |
C |
D | ||||
10 |
8 |
6 |
4 | ||||||
(一)
目标明 10% |
1、教学目标明确,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与和谐教育的理念,满足不同学生和谐发展的需要。 |
√ |
|
|
| ||||
(二)
过程优
70% |
2、教学设计合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要素密切配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 |
√ |
|
|
| ||||
3、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呈现方式科学,操作演示正确,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符合认知规律,容量、密度适宜,使学生做到手脑并用的和谐。 |
|
√ |
|
| |||||
4、有效创设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做到学习与方法的和谐。 |
√ |
|
|
| |||||
5、关注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健康学习的心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做到教学的节奏与学生身心发展的节律和谐。 |
|
√ |
|
| |||||
6、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氛围,鼓励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
√ |
|
|
| |||||
7、反馈、矫正面向全体,形式多样,及时有效,做到师生交流的和谐。 |
√ |
|
|
| |||||
8、仪表端庄,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和谐可亲,板书工整。 |
√ |
|
|
| |||||
(三)
效果好 20% |
9、课堂气氛民主、和谐,学生学习主动、有效。 |
√ |
|
|
| ||||
10、各层次学生都能个性发展,“三维”目标达成度高。 |
|
√ |
|
| |||||
简 要
评 语 |
本节课运用了演示、点拨、引导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复习内容由浅入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无论是在能力,还是在知识的理解运用上都有所提高。 |
总分 |
|
94 |
|
评课时间:2016.5.23 评课人:姚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