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潘忱俪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17-04-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燕


理清“学校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现实的情况是,我们在这两个概念理解上比较模糊,从而导致了一定的沟通困难和理解误区。 “校园文化”偏重是学生的“活动文化”和“环境文化”。“学校文化”则是一种办学理念的外显,并以通过理念来引领师生改变观念,改善他们的“行走方式”为最终追求的一种具有学校个性特征的文化,她是扎根据学校所在社区的,是要靠学校长期的历史积淀才能形成的,而不是搞几个活动,改变一下环境布置就能实现的。可见,校园文化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更多的在于外显的(包括如物质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主要讲得是学校理念和学校精神,是学校长期以来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文化传统,它更多的是在于对师生心灵的引领上。

据此理解,学校文化发展是要建立在对学校文化精心梳理的基础上进行甑别的,甑别的目的在于明辨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哪些文化是不利于学校发展的,是需要修正的。甑别,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发展不是颠覆,更不是摧毁,不是砸烂。我以为,以“砸”为手段的发展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如此,我们在学校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能做的就是改善和添加,将好的做得更好的同时,做一些与时代同步的添加。有改善和添加,就有发展的可能。

坚持学校文化与学校特色的联结,我们若站在学校文化的角度看,“特色”是文化成长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且这种产物,不是虚空和浮泛的,不是凭空和捏造的,它必有着具体的思路、载体、目的和意义;它还反作用于学校文化,使之向纵深不断发展,使之在形色之外,被赋予了灵魂。如果从时间轴上看,我们所有的“折腾”中都有着一根主线,即是学生的生命健全和成长。以此为基,我们来谈文化,来谈特色,就成了殊途同归的事。

根深方能叶茂。学校文化建设,需要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成员知道自己学校发展的历史轨迹,以及它所处的社区背景,它在办学历史进程中形成的文化和特色,是受地域、民俗、传统、制度影响的,是不可复制的。要想使“学校文化”有其内在的基础、内蕴和方向,我们平时在思考和操作时就应对教育的规律和现象有足够的认知和情怀,对办学理念的确立和认同有足够的信心和底气,对“知--行”的协同统一有足有的耐心和坚持。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学校地址:武进横山桥镇芙蓉湖山路37号 电子邮件:wjfrxx@163.com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