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数备课组活动记录
时间 | 4.16 | 地点 | 会议室 | 主持人 | 高丽芬 |
参加 人员 | 高丽芬、杨春娟、濮红磊、陈丽娟、林春香、陈艳 | ||||
活 动 记 录 | 1高丽芬公开课《加法运算律》听课 2杨春娟公开课《加法运算律》听课 3评课 陈艳:1俩位老师能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后继探究的学习材料,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 2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都能紧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括能力。 3在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通过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初步感受规律。接着再经过学生个性化的验证及交流,从而确认加法结合律并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这样,既渗透了“猜想、验证、建模”的数学理性思想,又发展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林燕:俩位老师教学基本功非常扎实,积极运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引领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紧紧围绕不完全归纳法来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掌握规律,运用运算律,体验运算律,体现数学学习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体验计算的技巧,从技巧中发现规律,并归纳规律,验证规律,从而让学生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陈丽娟:1精心安排,自主学习 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去计算,去观察,去比较,去举例验证,逐步抽象,培养学生用符号表示例子,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体会不完全归纳的思想。 2多途径思考,发现计算规律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思维活动开展的条件,多途径思考是规律发现的方法。俩位老师都能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再引导、比较,发现几个算式之间存在的关系,最后引导学生举例验证,把特殊的数学现象推广到普遍的数学实事,再归纳出加法运算律,符合学生发现规律的特点。 3练习设计合理,有深度,有层次,扎实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