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朗读中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它追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学生在朗读中有了自己的感悟,这种感悟促进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又有了更深的感悟。带着这些感受,学生的朗读更具情感。在朗读中张扬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潜能、智慧。
例如在学习《掌声》一文时,我没有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去分析体会,因为我知道主人公英子的内心世界学生早已感悟。当然,各人感悟的内容不尽相同,即使相关,深浅也不一。为了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悟自信地表达出来,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你认为在这一部分中,自己读得最好的是哪些句子?请你读一读。即使是平时读书很不流畅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因为他们在自读后认为自己也有某些地方读得好,自信心促使他们这样做。在朗读基础上,我又让他们说说这样读是为了表现什么?这是水到渠成的发问,学生的朗读有的表现出了对英子的同情,有的很好地表现了英子前后不同的内心世界。最后根据学生的感悟,把英子的情感变化串成一条线:(自卑、忧郁、痛苦)—(自信、感激)。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美读中自读自悟理解了课文,发展了能力。